长春花和长寿花的区别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0-06 14:48 编辑:高枫 208阅读

长春花和长寿花的区别

一、株型不同 长春花是属于夹竹桃科的植物,株型相对要高一些,它是一种亚灌木,植株高大约60厘米左右。整个植株上没有毛,或者是有一点点小毛,茎部是方形的,上面具有条纹。

长寿花的学名叫做圣诞伽蓝菜,它跟前者虽然名字很相近,但是并不是同一种植物,相差也比较大。它是属于景天科的草本多浆植物,植株比较的低矮、小巧,植株高度大约10-30厘米左右。

二、叶子不同 长春花的叶子是普通的感觉,叶片质地比较薄,表面呈现膜质,约3-4厘米左右,宽约1.5-2.5厘米左右。叶子的边缘很光滑,上面没有锯齿。

长寿花的叶子是肉质的,比较的厚一些,长度约为4-8厘米左右,宽度约为2-6厘米左右。叶子边缘上部分有波状的钝齿,下部分是全缘的,并且叶边略带红色。

三、花朵不同 长春花具有五个花瓣,比较像梅花的样子,花色有红色、白色、粉色、紫色等。

长寿花有四个花瓣,花朵的色彩丰富,花色有黄、橙黄、绯红、桃红、白色等。

小蔓长春花有哪些特征?

(陈震)

小蔓长春花(Vinca minor Linn)为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中部和中亚地区。1978年从南斯拉夫引进。先后在北京、浙江温州及山东潍坊等地引种成功。以全草入药。全草主要含有长春胺,叶内含量0.3―0.7%,茎中为0.2―0.4%,此外尚含异长春碱。长春胺能改善脑供氧和脑血管扩张。对脑血管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偏瘫、失语症、老年性脑退化等都有治疗作用。

一、形态特征

茎长60―90cm,全株无毛。茎蔓细长匍匐状偃卧,接触土壤的茎节产生不定根,一年生苗有茎30―60枝,二年生有100余枝。叶对生,长圆形至卵圆形。花单生于叶腋,花萼5裂,狭卵披针形;花冠蓝紫色,合瓣漏斗状,筒内上部密生白毛,花冠喉部有鳞片附属体;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内藏花丝,扁平,花药长圆形2室;花盘有2枚舌片组成,与心皮互生。子房上位,花柱1,柱头有毛。u葵果,种子黑褐色(图16―3)。

图16―3 小蔓长春花形态图

1.花枝 2.雄蕊 3.雌蕊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温度的要求

小蔓长春花喜温暖气候。春、秋两季,气候冷凉,平均气温在16―26℃时最适宜植株生长。北京地区春季4―6月中旬,秋季8―9月。浙江温州地区春季3―5月,秋季9―11月生长最快。夏季气候炎热,平均达27℃以上,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小蔓长春花喜于早春气候冷凉时开花,北方于3―4月返青后开花,为盛花期,6―7月果实成熟,浙江温州12月至翌年1月开花,此外其它时间也有少量开花。

不耐寒,1月份平均气温达-4―-3℃以下即需覆盖越冬,南方冬季较暖和可露地越冬,在短期-2.5℃下不会受冻害。

2.对湿度的要求

喜湿润气候,但湿度过大容易感病,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天气,植株易感染黑胫病,严重者全株死亡。

在扦插繁殖和移栽定植期间,要求有较充足的水分,才容易成活,如此期干旱缺水,会影响成活和生长。

3.对光的要求

小蔓长春花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一带靠近林荫地区。所以太强的阳光能抑制其生长,特别是夏季的强光及炎热天气不利其生长,过于荫蔽也不利于生长。而春秋两季气温较低,充足的阳光则能促进生长。

4.对土壤肥料的要求

喜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土壤的pH5.5―7.5都可以生长,但pH5.5―6更有利其生长。

需氮、钾较多,增施氮肥有利地上部叶的生长,能大幅度提高产量,而铵态氮氮肥较硝态氮氮肥有利生长。据砂培试验结果认为单用硝态氮作氮肥源会抑制植株的生长。而施用硫酸铵,能增强根系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促使植株生长迅速。

(二)有效成分的累积

叶中长春胺的含量较茎高,而嫩叶的含量较老叶高1―2倍,据1980年分析,二年生嫩叶含量为0.89%,老叶为0.25%,1981年6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又分析3批,嫩叶含量0.34―0.39%,老叶0.14―0.22%,平均分别为0.41%和0.18%。分析一天内的含量变化从8时至16时每隔2小时采样分析一次,结果含量变化不大。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整地时每亩施厩肥3000―4000kg及过磷酸钙25―40kg。撒匀深耕,耙平整细。做成宽150―200cm的平畦(南方宜用高畦)。

(二)繁殖方法

可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小蔓长春花采种比较困难。因果实成熟时果荚会自然开裂种子弹出,不容易收集种子。故多采用无性繁殖,即分根和扦插繁殖。

1.分根

在生长季节都可以挖取带根的枝条,直接移栽于大田。以春季为宜,秋季亦可。夏季高温多湿,移栽成活率较低,因此期生长慢又易得病。

2.扦插

插条宜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老枝条。剪成10―15cm长的小枝,每个小枝带有3―4个节。

扦插基质可用蛭石、珍珠岩、蛭石珍珠岩混合物、砂或一般土壤等。小蔓长春花插条很容易生根,成活率高,最高达100%,以土作扦插基质者成活率也可达90%左右。以蛭石、珍珠岩作基质者生根快,根系发达,移栽时不易伤根,成活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扦插,其中以春季扦插成活率最高,生根快,移栽当年即可收获。早春可采用薄膜育苗,提早移栽,效果更好。

把插条斜插入床内2节左右,至少有1节埋在基质内,以便在节处生不定根,露出1―2节。在14―18℃条件下有适宜的湿度,6天即可生根,一个月后便可定植大田。

(三)移栽

移栽期以春秋两季较好,春季3―4月,南方宜早,北方宜晚,秋季8―9月,南方宜晚、北方宜早。行株距为50×30cm。

(四)田间管理

1.浇水

移栽后浇水2―3次,幼苗成活后视土壤干湿情况和天气而定,天旱应多浇。雨季注意排水,忌积水。采收前两周不宜浇水。

2.松土及除草

每次浇水后表土稍干就应及时松土。苗期植株生长较慢,杂草生长较快,必须经常除草。做到有草就除,并结合松土。封垄以后杂草较少,有少量杂草可行拔除。

3.追肥

小蔓长春花在春秋天气较冷凉时生长较快,所以此时应及时追肥,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一般在移栽成活后或二年生的返青期施第一次,7月下旬至8月下旬施第二次。每次每亩施硫酸铵10―15kg,或人粪尿1000―1500kg,开沟施下,盖土并浇水。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胫病

由Phoma sp.等多种半知菌感染。茎、根、叶均能受害,受害部变黑。茎基部受害,植株很快失水,整株干枯死亡。7、8月份高温高湿发病率较高,二年生苗返青后遇低温高湿也易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400倍液灌根;清园、处理残体;雨季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2.根结线虫病

(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

病原线虫从幼嫩根尖处侵入,受害根部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结,在根节上丛生短侧枝,整个根系短而蓬乱。防治方法,轮作,以与禾本科作物或水生作物轮作为宜。

3.桃蚜

〔Myzus persicae(Sulzer)〕

成、若蚜为害枝梢、嫩叶、花和嫩果。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松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采收前20天禁用。

4.褐软蚧

(Coccus hesperidum L.)

为害萎、叶,生长期均有发生。防治方法,参见印度罗芙木介壳虫防治,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亩移植期沟施。

(六)越冬

北京冬季严寒气温较低,不能露地越冬,应于10月底11月初畦面覆盖稻草5―10cm,上面压土保护越冬。南方气温较高可露地自然越冬。

四、采收与加工

一年生植株一年可采收一次,于10月下旬至11月采收。二年生植株一年可采收2次,第一次于5―6月份,第二次10月底至11月下旬采收。采收时选晴天,把匍匐在地面的茎蔓不定根锄断,再割下全草,留茬约5cm,以利再生。全草晒干,阴雨天可于80―90℃条件下烘干,干后装袋,藏于干燥通风处,切勿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