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除草封闭的好吗?

山里向茶   2023-08-19  编辑: admin  130阅读  栏目:杀菌剂

小麦除草封闭的好吗?

小麦除草封闭也是好的。

小麦封闭除草剂有乙草胺、丙草胺、异丙隆、苄嘧磺隆等药以及其混配剂。

苄嘧磺隆,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如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菜、陌上菜、牛毛毡、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扁秆草、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对矮慈姑、稗草起抑制作用,对禾本科杂草防效差。

使用作物:小麦、水稻秧田、本田和直播田。

注意:该药剂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影响较小。在水田使用时延长保水时间是提高除草效果的关键。实验表明保水5至7天为宜,不得少于3天。

特点:

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在水中迅速扩散,经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后转移到其它部位,阻碍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敏感杂草生长机能受阻、幼嫩组织过早发黄,抑制叶部、根部生长。能有效防治稻田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能被杂草根、叶吸收裤轮并传到其他部位。对水稻无害,使用方法灵活。

适用范围

适用于稻田防除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在作物芽后,杂草芽前及芽后施药,对鸭舌草、眼子菜、节节菜等及莎科杂草(牛毛草、异型莎草、水莎草等)效果良好。

使用方法:

1.水稻秧田和直播田 播种后至杂草2叶期以内均可施药。防除1年生阔叶杂草和沙草,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20至30克,对水30公斤喷雾或混细潮土20公斤撒施。施药时保持水层3至5cm,持续3至4天。

2、水稻移栽田 移栽前后3周均可使用,但以插秧后5至7天施药为佳。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20至30克,防除多年生杂草并兼除稗草,药量可提高到30至50克。保水层5cm施药,可对水喷雾,亦可混细土撒施,保持水层3至4天,自然落干。

注意事项:

1.苄嘧磺隆对2叶期以内杂草效果好,超过3叶效果差。

2、对稗草效果差,以稗草为主的秧田不宜使用。

3.喷雾器具使用结束后要冲洗干净。

4.施药时稻田内必须有水层3至5cm,使药剂均匀分布。施药后7天不排水、串水,以免降低药效。

5.该药用量少,必须称量准确。

6.视田间草情,适用于阔叶杂草和禾草优势地块和稗草少的地块。

最新进展:苄嘧磺隆(农得时、稻无草、便农)最先用于稻田防除莎草和阔叶胡缓信杂草,目前已用于麦田防除阔叶杂草。苄嘧磺隆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被杂草根和叶片吸哪渗收转移到各部位而起作用,对小麦、水稻等作物安全性好。在麦田使用,能有效防除猪殃殃、繁缕、碎米荠、播娘蒿、荠菜、大巢菜、藜、稻槎菜等阔叶杂草,通常在杂草2至3叶期、土壤潮湿时每亩用10%苄嘧磺隆30至40克加水喷雾。该药有效成分在水中扩散迅速,温度、土质对除草效果影响小,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它在水田使用效果良好,在麦田使用时土壤一定要潮湿,如果土壤干旱,防效较低。

稻田革命草用什么除草剂好

氟氯比氧乙酸

请问革命草是?有图片吗?

稻田除草剂的选用

正确选择除草剂品种,就要了解当地稻田的基本情况。如稻田现有的杂草种类、采用的栽培方式、土质和除草剂的安全性等。

(一)稻田生长的杂草种类

根据除草剂防除对象主要可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等三大类。

1.禾本科杂草 有稗草、稻埋竖稗等。

2.阔叶杂草 有一年生的雨久花(兰花草)、狼巴草(鬼叉子)、谷精草,多年生的眼子菜(水上漂)、野慈姑(驴耳菜)。

3.莎草科杂草 有一年生的异型莎草,多年生的三棱草(扁秆草),萤蔺(小水葱)和牛毛草等。

除此以外,难以防除的是田埂杂草,如匍匐剪股颖、看麦娘、稻李氏禾、疣草等也进入稻田。要根据不同杂草的不同特性来考虑选择适合的除草剂品种。

(二)水稻栽培方式对除草剂的选择

可分为育秧田、插秧田、抛秧田。适宜于不同栽培方式的除草剂品种为:

1.育秧田 野老秧葆、杀草丹、敌稗、扑草净和苯达松。

2.插秧田 除稗剂有恶草灵弯肆大、丁草胺、杀草丹、禾大壮、苯噻酰草胺、二氯喹啉酸等,防除阔叶杂草的有S嘧黄隆等。

3.抛秧田 除稗剂有10%富穗、禾大壮、杀草丹、二氯喹啉酸,防除阔叶杂草用S嘧黄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栽培方式对除草剂品种的要求不一样,一定不能盲目代替或混用。

4.防除三棱草的除草剂有苯达松、苯达松加二甲四氯或其混剂,除莎净、莎阔丹、威农、太阳星二次用药可早期有效地防除三棱草。防除千金等禾本科杂草,可应用10%富穗进行有效防除。

(三)土质对稻田除草剂的选择

1.土壤透水性 透水性较大的土壤一般为沙质土,土壤中带有沙粒的土以旱改水的头2~3年透水性较大,这类稻田除草剂会很快渗漏到土壤中,直接接触水稻根系易发生药害,如扑草净、阿罗津、艾割、杀草丹等不宜使用。土壤透水性较大,又不易保持水层,造成土壤表层药量少,或没有水层药剂而降低药效或无效。应选择短时间内药剂沉降形成药层的除草剂,如丁草胺、苯噻苄等。

2.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5%时,除草剂被吸附而降低药效,同时地温和水温也较低时,除草剂活性下降,因此施药剂量应采用施用量的上限。一般有机质含量多的田块,6月上、中旬易发生水绵和地衣,除草剂施用后影响药剂的扩散和沉降,也会降低药效。

(四)稻田除草剂的安全性

经过试验、示范、生产实践,对水稻较为安全的除草剂有禾大壮、杀草丹、农得时、草克星、苯达松,但禾大壮对水稻芽期最为敏感,原则上禾大壮不做封闭除草。安全系数较小的除草剂一定要控制药量,如60%丁草胺为133毫升/亩,60%马歇特为150毫升/亩,30%阿罗津为67毫升/亩,50%二氯喹酸为66克/亩,20%莎多伏为10克/亩,15%太阳星为20克/亩,56%二甲四氯为40克/亩。若超过剂量施药,水稻易发生药害。健壮的稻苗抗逆性强,返青快,不易发生药害,而弱苗抗逆性弱,返青慢,应选择安全幅度较宽的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属于激素类除草剂,水稻二叶期前施药,对水稻分蘖有抑制作用并产生筒状叶,育秧田不宜使用。

稻田除草剂使用要点

一、掌握稻田杂草发生规律

一般是栽后7-10天出现第一次杂草萌发高峰,此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栽后20天左右出现第二次萌发高峰,这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由于前一高峰期杂草数量大,发生早、危害性大,是防除的主攻目标。稻田化除必须立足早期用药,即芽前芽后施药,除少数茎叶处理剂外,一般多要求在杂草三叶期以前施药。

二、除草剂的合理选择

一是根据稻田类型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秧田、直播田、抛秧田、人工栽插田及机插田,要区别对待,秧田、直播田和抛秧田不能选用含有乙草胺、甲磺隆的除草剂如乐草隆、精克草雹备星、稻草畏及灭草王等,这些除草剂只适合于人工栽插稻田和机插田。如果没有分清稻田类型,乱用除草剂,往往都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必须按照除草剂说明书上的规定杀草范围选择对路的除草剂,有的除草剂只对单子叶杂草如稗草等有防效,有的除草剂只能杀死双子叶杂草如鸭舌草等。如

50%扑草净或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除稗草、鸭舌草和三棱草等多种一年生杂草,但对眼子菜和四叶萍等多年生杂草无效;而丁草胺对稗草、千金子、异型莎草、碎米莎草和牛毛毡等多种杂草具有良好的防效,但对鸭舌草、三棱草和节节草的防效差。因此,在进行稻田化学除草时,必须了解除草剂的杀草谱及田间杂草的种类分布,切实做到对草下药。

三、抓住最佳施药时期

一是要选择在杂草对除草剂最敏感期用药,才能提高除草效果。二是要选择在水稻对除草剂抗耐力最强的生长期施药,才能确保禾苗安全。一般来说,杂草在种子萌发阶段及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除草剂最易发挥药效作用;水稻在芽期和4叶期前对除草剂最敏感,容易产生药害,这些生育阶段施用除草剂应注意药剂的浓度。任何一种除草剂的施用时间,必须与水稻移栽时间相结合。如扑草净防除稻田牙齿草,必须在水稻移栽后15-20天左右,当牙齿草叶子由红变绿时,施用效果最佳。如果是化除一般常规杂草,必须是水稻移栽后10-15天施用效果最佳。移栽稻田化除多以移栽后土壤封闭处理为主,通常在移栽后3-7

天,拌土或拌返青肥撒施,防除稗草、一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若使用二氯.苄,可以在移栽后2-3周,排干田水喷雾处理。

四、控制用药量,确保用药安全

不同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所需的药量差别不大,特别是一些用药量很少的除草剂,药量用不准,用多了易产生药害,用少了达不到除草的效果。为此,要严格按照各种除草剂的安全有效剂量及稻田的实际面积计算用药量。如防除直播田杂草,以稗草为主,可每亩用稻特利(50%二氯喹啉酸)30克;以阔叶草和异型莎草为主,可每亩用威龙(30%苄嘧磺隆)或镰净(10%吡啶磺隆)15-20克等。移栽大田防除恶性杂草三棱草、水葫芦等,可用稻特利

20-25克,再加威龙或镰净15-20克;防除抛秧、机播秧大田的稗草,可在抛秧或机播后3-7天,每亩用抛秧精克90-120克,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抛秧田,一般于抛秧后5-7天,每亩用威龙或镰净10-15克,拌10-20公斤湿细沙撒施。

五、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

稻田施用化学除草剂,常用的方法有喷雾和撒施两种,生产上要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进行。喷雾一般用于触杀型的除草剂,要求做到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撒施应采用两级稀释的方法,与细沙土或肥料拌匀后均匀撒施。施药后要按说明书上的要求管理田间水分。除草剂的剂型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如

50%丁草胺颗粒剂宜作土壤处理,而60%丁草胺乳油则以田间喷雾为主,如将颗粒剂作喷雾处理,就会影响除草效果。农达、草甘磷、百草枯属灭生性除草剂,喷施在植物茎叶上,通过吸收传导运输到各部位,使植物中毒死亡。它们没有选择性,对杂草和稻株都有杀害作用,因此,必须使用这类灭生性除草剂时,只限于在播种前和插秧前或翻耕前对杂草喷雾处理,以免发生药害,伤害稻株。

六、注意施药环境的影响

化学除草的使用技术比使用杀虫剂的技术要求更高,因为防除对象与保护对象同是植物,有的甚至是同科同属植物,使用化学除草剂的田首先要整平,保持3-4厘米深的水层,要求在一定时期施药,施药后3-4天仍保持一定深度的水层。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的稻田,土壤对除草吸附作用强,用药量可酌情增加;在气温高时除草剂的药效易发挥,用药量应适当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露水未干时,不宜施药,特别是不宜撒施药土,以免禾叶上沾药多导致药害。光照的强弱对除草剂的影响也很大,取代脲类和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是典型的光合抑制剂,施药后若遇上几天强光照,可提高除草效果,而五氯酚钠见光易分解,宜在阴天使用。

七、药肥搭配使用效果好

一般来说,水稻移栽前施基肥较足,即使在水稻移栽活棵后不施用肥料,土壤中仍有较多的养分,对杂草的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相反,水稻移栽活棵后不施分蘖肥,水稻的生长会受到一定影响,这将削弱水稻与杂草的竞争能力,反而可能使杂草危害加重。因此,在水稻移栽活棵后不施肥,试图‘饿死’杂草,只是农民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据研究,将苄嘧磺隆等除草剂与尿素等肥料混合使用,不仅能提高除草效果,同时还具有抑菌增肥效的作用。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在1993-1996年对稻田除草剂与尿素等肥料混合使用的增效作用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尿素和农得时(苄嘧磺隆)混用,能使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速度大大加快,对敏感杂草矮慈姑的鲜重抑制率显著高于农得时单一处理。除苄嘧磺隆外,将丁草胺、都尔(异丙甲草胺)分别和尿素混用,在无芒稗萌芽期处理,对无芒稗主根长度的抑制作用也都显著强于这两种除草剂单用的抑制作用。除草剂与肥料混用这项技术已在生产上得到较大面积应用,特别是在水稻移栽田应用得较多。农民在水稻移栽活棵后,通常会结合施返青活棵肥,将丁草胺、禾大壮、杀草丹、农得时等除草剂与尿素等肥料混合撒施,进行土壤封闭处理,防除田间杂草。值得提醒的是,尿素吸湿性强,简单地直接将除草剂与尿素混用,容易造成除草剂混拌不匀,撒施后药物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出现药害。使用时应先将除草剂与适量的土混匀,再加尿素等肥料混匀后撒施。另外,不是所有的除草剂都是可以与肥料混用的,盲目混用可能造成除草剂防效下降,有时还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药害。最为可靠和省事的办法是直接施用现成的药肥产品,如广西乐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稻龙(0.101%苄・丁颗粒剂)等。

一把火烧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