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有哪些形态特征?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0-19 20:06 编辑:admin 183阅读

一、翠菊有哪些形态特征?

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六月菊、江西腊、姜心腊、蓝菊。原产我国,现分布于东北、华北、四川、云南等地。

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卵形,叶缘有粗锯齿,下部叶有短柄,上部叶无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每朵花的中央为黄色的筒状花,周围由数轮舌状花组成;花色有白色及深浅不同的粉、红、紫等色。植株茎紫色的多为深色花,绿白色的多为白或浅粉色花。花期7~10月。依植株高度不同,可分为高(50~80厘米)、中(25~50厘米)、矮(10~25厘米)。

翠菊

二、翠菊要怎么栽培?

翠菊的栽培方法:

翠菊一般采用种子播种的方法繁殖。

1、翠菊种子的种植方法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纯正而繁盛的花开效果,一般采用播种的方法是翠菊常用的繁殖方式。并且在具体的播种中以条播为主,在温度能够达到15度左右的时候,一个星期之内基本上就可以发芽,最多十天这些长出的小苗也就会变得比较整齐了。

2、翠菊的种植注意事项

翠菊的种植除了选择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时间,而在其小苗高度适中的情况下进行移栽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当它的小苗长长到五厘米到十厘米之间的时候,可以进行定植或者是移栽。这之后必须进行浇水、除草、松土等工作,才能够使得它的抗旱、抗倒伏等效果发挥的更为全面。

翠菊别名蓝菊、江西腊、五月菊,为菊科翠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100厘米,有分枝。叶片阔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叶缘具深而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部叶匙形。头状花序单生枝顶,花色繁多,有红、白、蓝、紫、雪青、淡绿等。播种后两个多月即可开花,分期播种可按需要控制花期。矮生种株高25厘米左右,宜于3月在室内或阳畦播种,6月即可开花;7月中旬播种,国庆节期间可以开花。秋季播种,入冬带土坨移入阳畦,上盖蒲席防寒,翌年早春即可开花。中生种株高40厘米左右,4月播种,7月开花。高生种可于6月初播种,入秋即可开花。

翠菊育苗宜多次移栽,第一次裸根分苗,以后直到现蕾以前,可带土坨倒畦移植二三次。多次移栽可以防止徒长,同时须根多,棵形丰满茁壮,抗旱耐涝,不怕强风烈日。

翠菊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及向阳环境。秋播越冬温度为2~3℃。夏季不耐酷热,在炎热环境下花期延迟,或开花不良。

用播种法繁殖,发芽需10~14天,适温为18~21℃。夏季干旱时宜勤浇水。主要病害有翠菊枯萎病,发病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灌根。翠菊黄化病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如发现叶蝉,可喷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翠菊黑斑病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

三、翠菊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 (15) 30-100厘米。茎直立,单生,有纵棱,被白色糙毛,基部直径6-7毫米,或纤细达1毫米,分枝斜升或不分枝。下部茎叶花期脱落或生存; 中部茎叶卵形、菱状卵形或匙形或近圆形,长2.5-6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两面被稀疏的短硬毛,叶柄长2-4厘米,被白色短硬毛,有狭翼;上部的茎叶渐小,菱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1-2个锯齿,或线形而全缘。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枝顶端,直径6-8厘米,有长花序梗。总苞半球形,宽2-5厘米;总苞片3层,近等长,外层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匙形,叶质,长1-2.4厘米,宽2-4毫米,顶端钝,边缘有白色长睫毛,中层匙形,较短,质地较薄,染紫色,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半透明,顶端钝。雌花1层,在圆艺栽培中可为多层,红色、淡红色、蓝色、黄色或淡蓝紫色,舌状长2.5-3.5厘米,宽2-7毫米,有长2-3毫米的短管部;两性花花冠黄色,檐部长4-7毫米,管部长1-1.5毫米。

瘦果长椭圆状倒披针形,稍扁,长3-3.5毫米,中部以上被柔毛。外层冠毛宿存,内层冠毛雪白色,不等长,长3-4.5毫米,顶端渐尖,易脱落。花果期:5-10月。

四、翠菊怎样播种育苗?

温室育苗。用普通营养土播种即可。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5克左右,种子上面覆盖细土0.5~0.7厘米。控制地温18~21℃,3天出苗。出苗后降低地温。长出1~2片真叶时移苗,单株成苗。开沟移苗,按7~8厘米距离成苗,或用直径7~8厘米的容器成苗。白天气温控制在20~25℃,要充分见光,水分适中控制。定植前5~7天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适度控水炼苗。定植前3~5天割坨。终霜后定植露地。

翠菊是菊科翠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多作一年生栽培。别名姜子腊、江西腊、蓝菊、五月菊、七月菊等。翠菊品种多,花色鲜艳,可布置花坛,盆栽,中、高型品种适合各种园林布置,作切花水养持久。

(1)种子准备。翠菊种子千粒重1.8克左右。种子可以使用1~2年。瘦果楔形、浅绿色。当头状花序的舌状花冠枯萎,开始散落并露出冠毛时,即可采收。

(2)播种育苗天数。天热时翠菊的每朵花只能开放10天左右,花期只有1个月。根据需要开花的时间确定播种时间,如需在5月末至6月份开花,应在3月份于保护地育苗,终霜后定植露地,育苗天数65~75天,定植时有9片左右真叶并现蕾。矮型品种5月播种,7~8月开花,7月份播种,10月份开花。

(3)温室育苗。用普通营养土播种即可。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5克左右,种子上面覆盖细土0.5~0.7厘米。控制地温18~21℃,3天出苗。出苗后降低地温。长出1~2片真叶时移苗,单株成苗。开沟移苗,按7~8厘米距离成苗,或用直径7~8厘米的容器成苗。白天气温控制在20~25℃,要充分见光,水分适中控制。定植前5~7天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适度控水炼苗。定植前3~5天割坨。终霜后定植露地。

(4)拱棚育苗。春季用小拱棚一次性播种成苗,不进行移苗可节省育苗费用。如终霜后就定植,定植时秧苗的生长量相对较小些。提早扣棚,加快冻的土层解冻,当地化通后,暂时撤去拱棚,做床,铺上营养土,或将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撒匀,翻地,过筛。然后播种,按6~7厘米的距离横竖画线,在线的交汇点播干种子,每处播5~6粒种子。然后扣上塑料薄膜,晚上再盖上草苫或纸被。出苗后早间苗,每穴留2~3株,当长出2~3片真叶时定苗,留1株苗。定植前5~7天,在晚上无霜的情况下,将拱棚撤去。定植前3~4天割坨。拱棚育苗应注意预防午间高温和突然放风对苗的损伤。

翠菊喜湿润,怕干燥,不能每年在同一块地上栽植,一般需要间隔3~4年。栽培方法与一般草花基本相同,矮生种株高25厘米左右,宜于3月在室内或阳畦播种,6月即可开花;7月中旬播种,国庆节期间开花;秋季播种,入冬带土坨移入阳畦,上盖蒲席防寒,来年早春就可以开花。中生种株高40厘米左右,4月播种,7月开花。高生种可在6月初播种,入秋即可开花。翠菊育苗适宜多次移栽,第一次裸根分苗,在现蕾以前,可带土坨移植2~3次。多次移栽可以防止徒长,同时须根多,棵形苗壮丰满,抗旱耐涝,不怕强风烈日。长途运输也不易散坨、萎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