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的佛手瓜为什么只开花不坐果呢?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0-18 14:57 编辑:admin 147阅读

一、我种的佛手瓜为什么只开花不坐果呢?

佛手瓜一般都是开花又结果的,只开花不坐果是不正常的,可能是没有得到充足的养分、受冻害、缺少光照、土壤不适、水肥不当等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佛手瓜不结果的现象。

佛手瓜是循环开花结果作物,开花多、结瓜量大、幼瓜膨大快、采收期短。从开花结瓜到成熟采收,仅需15-20天,养分需求量大,因此必须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养分太少、缺少肥料会造成佛手瓜不结果。佛手瓜结果需要消耗很大的养分,土中缺肥就容易不结果,此时要为它补施一些含有较多磷钾元素的花肥,来帮助它结果,因此要半月施一次磷钾肥,但是要少量多次的进行。

佛手瓜易受冻害,一定要选择霜期过后定植。各地可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宜的定植时期。一般选择在五一节前后移栽,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不然的话很可能开花但结瓜不长。温度太低也会造成佛手瓜不结果。此时要将它移动到一个温度在25℃的温暖位置,等它结果。

佛手开花不结果也有可能是阳光照射太强烈了,需要把它放到有明亮光线的位置,切记不要让它被暴晒。

此外,植株上花朵较多的话,增加养分消耗也是会不结果的。佛手瓜的长势很快,枝叶很容易变得茂密,如果任其生长而不进行修剪,也会导致无法结果。在佛手瓜的生长前期,需要及时抹芽,每一株保持2-3个子蔓就行了。花期结束后,那些无法开花的枝条也要适当修剪,让养分集中在开花的枝条上,促进结果。

最后还可能是培养时间不足。它一般在栽种后的第二年结果,第一年基本上不会结果。

养殖佛手瓜需要保持土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刚种植时,选用砂质土和菜园土,播种后覆土4-6cm,挖穴定植之后,则要再覆盖上20cm的土壤。在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浇水和施肥,以避免不结果的情况发生。土壤的湿度保持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程度,施肥更要充足,定植时需要补充肥料一次,此后生长过程中也需要是不是施加肥料。花期以后,要往叶面喷施氮磷肥2-3次,或用腐熟的人畜肥。

佛手瓜不结果可能是土壤不适、没有修剪以及水肥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在养护过程中,需要保持土壤的合适深度。生长期需要适当修剪,以避免长得太过茂密,浇水要保持土壤的合理湿度,并时不时的追肥,花期更要多施肥,这样才能促进结果。

应该是营养供应不足或授粉不良引起的,建议你在佛手瓜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在佛手瓜开花期间及时人工辅助授粉,提高佛手瓜坐果率,同时在佛手瓜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壮瓜蒂灵能使瓜蒂增粗,强化营养定向输送量,促进瓜体快速发育,瓜型漂亮,汁多味美;生长周期不落花、不落瓜、无裂瓜、无畸形瓜。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可起到液膜套袋作用,不会影响果实呼吸,防果锈病,防裂果,提高果面着色和光亮度,降低残毒提高品质。

有可能是因为土壤不适,然后没有修剪和水肥不当引起的。

二、佛手果树什么时候结果

佛手有四季开花的习性。

一般3~5月结的果称为“春果”,占一年结果的35%左右。春果果枝长而细弱,坐果率低,果小,欠美观。成熟早而不耐贮藏。

6~8月中旬结的果称为“伏果”,占全年结果的55%,保伏花、保伏果是提高坐果率的重要环节。这个时期是佛手一年中生长的旺盛时期,其果枝从秋梢中抽出,枝短壮而充实,顶生和腋生的花多单生,虽然稀但可孕花多。

可孕花的特征是:多在簇生总状花序的中心,花心呈绿色,短粗平顶,花大。

周围呈黄色的花为不孕花。

可孕花坐果率高,果大,有光泽而形态美丽,似莲花状,指尖不干,成熟期在年底。

8月中旬开花坐的果叫“秋果”,占一年结果的10%。秋果生长期长,果形差,多拳手。

开花与坐果的关系是:单花比簇生总状花能结果,短果枝比长弱果枝上坐的果好;顶生花比腋生花结的果好。

所以,以6~8月结果最好。

三、佛手每年都会开花结果吗?

佛手一年可多次开花、结果。果实11--12月成熟,果实圆形或卵形,皮皱,鲜黄色,有光泽。先端开裂,似手指状,张开的称“开佛手”,卷曲半握状的称“拳佛手”。一般春天开花,接的果称伏果,先端分裂如指,多为“开佛手”。夏季一般不开花,或开花很少,结的果实,先端呈半分半合状。秋天开花,结的果实称秋果,先端如握拳状,多为“拳佛手”。

佛手冬至时成熟,果实呈古铜色,香气袭人,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一种健胃、理气的中药。用佛手的叶、花、果泡茶泡酒饮用,有理气健脾、化痰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

教你养殖佛手最正确的方式,年年开花不断,结果又大又好看!

株形达到一定大小,环境条件适宜,它就每年开花结果.

是的

佛手 属芸香科香橼的一个变种,与原种性能相似,形态不同之点为果实有裂纹如拳,或张开如指。果肉几完全退化。供药用,为芳香健胃药。 佛手 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是枸橼的变种,与该种的不同处是:叶先端印,有时有凹缺;果实长形,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其裂数即代表心皮之数。裂纹如拳者称拳佛手,张开如指者叫做开佛手。 我国南方各省区多栽培于庭园或果园中。果皮和叶含有芳香油,有强烈的鲜果清香,为调香原料;果实及花朵均供药用。 性味 辛、温。 成分 含挥发油及橙甙等。 功用 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用于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 [肝胃气痛(包括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 鲜佛手12―15克(干的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玄胡索各6克,水煎服,治胃气痛有效。 [湿痰咳嗽(包括慢性支气管炎)] 佛手、姜半夏各6克,水煎去渣,加砂糖温服。 [传染性肝炎]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主产于闽粤、川、江浙等省的佛手,其中浙江金华佛手最为著名,被称为“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雅称“金佛手”。 佛手是形、色、香俱美的佳木。佛手的花有白、红、紫三色。白花素洁,红花沉稳,紫花淡雅。佛手的叶色泽苍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实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形状奇特似手,千姿百态,让人感到妙趣横生。有诗赞曰:“果实金黄花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观果花卉唯有它,独占鳌头人欢喜。”佛手的名也由此而来。 佛手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佛手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据史料记载,佛手的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花、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药用便方有: 1、肝气郁结、胃腹疼痛:佛手10克,青皮9克,川楝子6克,水煎服。 2、恶心呕吐:佛手15克,陈皮9克,生姜3克,水煎服。 3、哮喘:佛手15克,藿香9克,姜皮3克,水煎服。 4、白带过多:佛手20克,猪小肠适量,共炖,食肉饮汤。 5、慢性胃炎、胃腹寒痛:佛手30克,洗净,清水润透,切片成丁,放瓶中,加低度优质白酒500毫升。密闭,泡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 6、老年胃弱、消化不良:佛手3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早晚分食。 佛手的果实还能提炼佛手柑精油,是良好的美容护肤品。佛手的花与果实均可食用,可作佛手花粥、佛手笋尖、佛手炖猪肠等;有理气化痰、舒肝和胃、解酒之功效。 佛手干9~27克,败酱草按年龄计算,每岁l克,十岁以上每两岁增加1克,水煎,每日3次分服,服时可加白糖或葡萄糖,10天为一疗程。计治64例,皆愈,临床症状平均在4~6天内消失。(《中医杂志》1957.7.361~362页)。 【英文名】 FRUCTUS CITRI SARCODACTYLIS 【别名】佛手柑、手柑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 Swingle 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本品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薄片,常皱缩或卷曲。长6~10cm,宽3~7cm,厚0.2~0.4cm。顶端稍宽,常有3~5个手指状的裂瓣,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外皮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皱纹及油点。果肉浅黄白色,散有凹凸不平的线状或点状维管束。质硬而脆,受潮后柔韧。气香,味微甜后苦。 【鉴别】 (1) 本品粉末淡棕黄色。中果皮薄壁组织众多,细胞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壁不均匀增厚。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不规则多角形,偶见类圆形气孔。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呈多面形、菱形或双锥形。 (2) 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无水乙醇0.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佛手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 3 ~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中文名称: 佛手 外文名称: Fu Sheo 临床应用: 1.(《闽南民间草药》)治痰气咳嗽;陈佛手6-9g。水煎饮。方中佛手和胃化痰,为君药。 2.(《闽南民间草药》)治妇女白带:佛手15-30g,猪小肠1尺。水煎服。方中佛手行气,燥湿,疏肝解郁,为君药。 3.佛手露(《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胁肋疼痛,心烦易怒,胸闷不舒,嗳气泛恶,纳谷不香,消化不良等症:佛手120g,五加皮30g,木瓜、青皮各12g,栀子、陈皮各15g,良姜、砂仁、肉桂各9g,木香、公丁香各6g,当归18g,白酒20斤,冰糖5斤。上药为粗末,装入绢袋内,入酒浸,文火煮之,滤清入冰糖即成。每服约30g,1日3次。孕妇忌服。方中佛手行气止痛,和胃化痰,为君药。编辑本段佛手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