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盆景的养护与管理(佛竹盆景怎样养护)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2-11 09:14 编辑:admin 296阅读

1. 佛竹盆景怎样养护

可以修剪控制

1、矮化修剪

在盆栽佛肚竹的养护过程中,控制高度非常重要,因此要做矮化的修剪处理,让植株长期保持枝节短肚皮大的状态,观赏性才高,注意常将顶端枝条截短。

2、徒长修剪

佛肚竹这类植物生长速度很快,并且盆栽内营养成分充足,常会出现植株徒长的现象,为了美观,应当将侧枝和顶端适当修剪,把干细影响造型的长节修剪掉。

3、病枝弱叶修剪

管理不当则会出现病虫害现象,表现出来就是叶片枯黄枝条柔弱,除了喷洒药剂杀菌外,还需将病枝弱叶及时剪掉烧毁,将病毒杀灭。

4、修剪频率

平常普通养护过程中是没有固定的频率的,一般一季度一到两次即可,不过每年植株休眠期是要检查修剪一次,并且在换盆时也要附带修剪整形。

2. 家养佛手盆景注意什么

佛手在柑橘类中属不耐寒种,它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24℃,冬季要求5℃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如出房过早,易受冻害,要延到谷雨前后才能出房,出房后放在阳台向阳避风处,一直养护到11月上中旬,再入房越冬。养护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几方面:

(1)适时浇水浇水保持稍湿半墒为原则,冬末春初气温低,隔3~5天,上午9∶00浇水1次,保持盆土稍许带干。在梅雨季节和夏季暴雨之后,及时倒盆去渍,盆土过湿,会烂根。夏季气温高,每天上、下午各浇水1次,以盆土不见干为宜。当阳台气温特高、闷热、风大时,每天上午9∶00前与下午4∶00后,要多次向枝叶喷水和阳台四周环境洒水来降低阳台气温,这样才有利生长,并可防止因干热引起的落叶、落花和落果。开花后果未坐稳前,浇水切勿过干、过湿,否则会大量落花、落果。

(2)佛手放在阳光充足处在生长季节中要多晒阳光,秋冬季气温较低,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时,光照不足对其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3)及时换盆、施肥佛手一年要抽枝、开花多次,需肥较多,每隔2~3年需换盆。换盆时,盆土宜用酸性培养土,施足基肥。同时根据植株大小,长势强弱,以及季节气候,决定追肥次数、浓淡和成分。新上盆的不施追肥,或在第二次萌芽抽枝前追肥1次。二年生以上植株,在生长季节中,一般半月施稀释矾肥水1次,阴雨天停施。三年生以上植株,出房后要加施1次浓肥。能挂果的植株,在现蕾后要停止施肥,当果长到小指头大时,果已基本挂住,可隔7~10天施1次含磷的淡肥水4~5次。盆栽佛手如只长叶不开花,应增施磷肥。如生长不旺,开花多,但挂不住果,是缺肥的关系,要增加肥料浓度与次数。如植株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或黑褐色斑点时,是盆土缺钾,会使枝叶早衰,也会引起落果。

3. 佛竹盆景怎样养护和管理

1.水分管理罗汉竹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罗汉竹   

2.肥料管理盆栽罗汉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3.病虫防治盆栽罗汉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罗汉竹牌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4.其他管理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罗汉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并向叶片喷水,保持叶色翠绿。冬季须将盆栽罗汉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装盆时间。装盆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丛生竹因为夏秋出笋,以春季3至5月为好。

4. 佛竹盆景怎样养护和修剪

水分管理:罗汉竹喜湿怕积水。装盆后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保持盆土湿润,不可浇水过多,否则易烂鞭烂根。从装盆至成活阶段还要经常向叶片喷水。如果盆土缺水,竹叶会卷曲,此时,应及时浇水,则竹叶又会展开。夏天平均1至2天浇水一次,冬天少浇水,但要保证盆土湿润,以防“干冻”。

  肥料管理:盆栽罗汉竹肥料主要以装盆时拌入盆土中的有机肥为主,竹子成活后适当追肥,“薄肥勤施”,在春夏水施0.5%尿素或1.0%的复合肥。

  病虫防治:盆栽罗汉竹虫害主要有蚜虫、介壳虫等,可用80%敌敌畏乳剂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喷洒;病害主要有煤污病、丛枝病等,要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病株。

  其他管理:高温季节,应把盆栽罗汉竹移至阴凉处,避免烈日暴晒。并向叶片喷水,保持叶色翠绿。冬季须将盆栽罗汉竹移至背风向阳处或室内.装盆时间。装盆时间以春季竹笋出土前的2、3月份和秋季9、10月份为佳,其中地被竹以2月最佳。丛生竹因为夏秋出笋,以春季3至5月为好。

5. 佛竹盆景怎样养护和浇水

       竹类盆栽的品种非常多,有罗汉竹、方竹、金刚竹、紫竹、斑竹、金镶玉竹等。

       1、繁殖方法

        一般选取健康粗壮、竹节纹路清晰、没有黑色斑点的幼苗,每一节上至少要有一个枝节,将选好的幼苗根系放在生根水里浸泡1小时,晾干插入泥土中,插入的深度约为4厘米左右。

       2、盆土

       盆土选用微酸性的黑土,这种土壤养分充足,利于竹子的生长,也可以直接在花市上购买。花盆可以选择稍大一点的花盆,利于根系的生长,最好使用陶土盆,透气性好。

       3、浇水

       竹子虽然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但花盆内不可以积水,以免根部腐烂。夏季竹子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可以每天浇一次水,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可以对着叶子进行喷水。冬季只需要保持泥土微微湿润即可。

       4、施肥

       竹子对肥料的要求不高。一个月施加一次肥料即可。

        5、光照

        竹子可以适当的接受阳光,会使叶子更加翠绿,夏季遇到强光时,需及时进行遮阳,避免叶子发黄干枯。

        6、修剪

        竹子的生长速度极快,每年6-7月,当新竹生长完成后,进行修剪,保持盆栽的美观。

6. 佛杜竹盆景怎么养

佛肚竹买回来栽培不需要剪叶子!直接栽培就可以了。

佛肚竹养植技术:

佛肚竹,又名大肚竹、葫芦竹、佛竹、密节竹,为禾本科、刺竹属常绿灌木型丛生竹。可栽植于庭园、公园、绿地中,可作盆栽,用于宾馆、饭店、会堂装饰,也是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每隔两个月应移至室外养护5天至7天,接受适当的阳光雨露,使之生长茁壮。

1、环境

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浇透水后,置于蔽荫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2、浇水

佛肚竹属于耐水湿植物,应经常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盆内不可出现积水。佛肚竹在夏季是生长旺盛期,气温较高,早晚进行浇一次水。冬季应将其移入室内,叶面尘土较多,应适当对其叶面进行喷水,使叶片看起来更加青翠美观。

在新竹抽出,竹笋刚露出土面时,即应控制浇水,抑制其生长,在盆土较干燥,竹叶轻度萎蔫时,可先在叶面喷水,约1小时后再浇透水,反复数次,待新竹长到40厘米左右,竹节基本定型时,恢复正常浇水。

3、施肥

佛肚竹施肥不宜过多,肥水过大会导致植物枝叶陡长,影响美观,3-9月,每月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液肥即可。佛肚竹施钙镁磷或腐熟禽畜粪作基肥,水一次,以保持茎秆黄亮,叶片翠绿,但氮肥不宜施用过多,以免出现每节生长过长,不形成佛肚状,降低观赏价值。

4、修剪

佛肚竹植物生长相对较快,对造型不需要的枝条应及时进行剪除,以免消耗其营养。新竹干细、节长,又影响造型,则应及时进行剪除。

5、医药

  嫩叶:清热,除烦。

佛肚竹养殖注意事项:

  佛肚竹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回出现病虫害现象,应及时采用药剂除掉病虫害,使得佛肚竹能够正常生长。佛肚竹在生长期间不可浇水过多,否则会导致佛肚竹根系的生长,种植人员应精心管理佛肚竹植物,提高该植物的观赏价值。

7. 佛肚竹盆景怎样养护

可以。

环境刚栽种的佛肚竹盆景,浇透水后,置于蔽荫处养护l0天左右,再置于半阴半阳处养护5天,然后再放置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细心养护。因盆钵浅盛土少,夏季在烈日下曝晒易损伤根系,故要适当蔽荫。秋末冬初,当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时,应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8℃左右即可,室温过高对来年生长不利。在南方,只要把盆钵埋入向阳背风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

8. 佛手盆景如何养

佛手别称佛手柑、五指橘、飞穰、蜜罗柑、五指香橼、五指柑,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有栽种。南方各省区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园中。广西、安徽、云南、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出产。

佛手为热带、亚热带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严寒、怕冰霜及干旱,耐阴,耐瘠,耐涝。以雨量充足.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年降水量以1000-1200毫米最适宜,年日照时数1200-1800小时为宜。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佛手不耐寒,较耐阴,过强光照会造成日灼或伤害浅根群。其生长适温为10~3l℃,0℃以下需移入大棚越冬,43℃下仍能正常生长。在广东、广西可露地种植。佛手对土质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透气、渗水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黄红砂土次之。苗木新梢转绿后四季均可种植,最佳植期为1~5月和8~9月。

佛手扦插、嫁接、高压繁殖均可。苗木新梢转绿后四季均可种植,最佳植期为2~4月和8~10月。 定植时对苗木修剪伤根,剪去过长主根和幼嫩的枝梢。植后淋足定根水或薄淋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并做好树盘覆盖,防旱保湿工作,确保植株成活。

佛手在未进入结果期前应施好攻梢肥,即在春梢、夏梢、秋梢萌发前10天各施肥1次,一般每株用尿素约30克、过磷酸钙500克与鸡粪5公斤拌匀后,结合中耕除草,开挖宽30厘米、深25厘米的环状沟施下,然后覆土盖严,促使幼树早日形成丰产树冠。9月份后不能施肥,防止晚稍过生长,摘果后适当培土保护树盘,可恢复树势、增加养分积累,为第二年多结果打下物质基础.在结果期间喷施叶面肥和多效唑,促进果实膨大,提高单果重.刚出棚的幼苗施肥量要减半,待其生长稳定后再适当加大施肥量。

小苗定植或换盆时短截主干,多留侧枝,以仰制主干向上生长。对幼树或更新树的壮旺枝要进行扭枝、牵枝整形,用绳将枝条向四周拉开伸展,使结果枝分布均匀。另外要做好抹芽工作,把没有花蕾的芽全部抹去。在花果期间应适当疏花疏果,以提高商品果率。

佛手主要病虫害有潜叶蛾、红蜘蛛、锈壁虱、蚧壳虫、炭疽病等。病虫为害与周围的环境、生理状况等密切相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预防技术能大大提高预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