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树图片(刺桐树图片与作用)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1-22 10:41 编辑:admin 331阅读

1. 刺桐树图片与作用

它会落叶。刺桐花为分布在亚热带热带树种,不耐寒,冬天会落叶

2. 刺桐树干有刺

外皮是否开裂、裂纹深浅及其走向、剥落形态等;

2、内皮的颜色、内含物、断面花纹等;

3、树皮厚薄、质地、气味、味道等。

如麻栎树皮特别厚、质脆、外表深纵裂,柿树树皮方块状开裂,马尾松树皮上部鳞片状开裂、下部深纵裂,樱桃木树皮横向开裂,悬铃木外皮则呈不规则脱落状,黄连木外皮呈鳞片状反卷状;栓皮栎、云南油杉、银杏等的外皮木栓层特别发达、质地柔韧,刺桐、木棉、刺楸的树皮上有刺,响叶杨的树皮具菱形皮孔。

从树皮断面看,厚皮香的树皮红色,紫荆、黄柏的树皮黄色,荷木的树皮含针状结晶体刺人痒痛,杜仲的树皮含大量树胶,朴树的树皮含黑色石细胞。

如系新伐材,有些树木的树皮折断或砍伤后还会流淌出颜色各异的树液,

3. 刺桐树花图片

三月份正是刺桐花盛开的季节,过了清明后花就谢了,五一节估计是不能看见的

4. 刺桐树的图片

位于泉州开元寺内东西两侧,二塔相距约200米。东侧的叫镇国塔,俗称东塔,是唐咸亨年间(公元670一673年)文偁禅师主持建造的。

开始是一座木塔,用来安放佛舍利的,后因遇灾重建,改为石塔。该塔是一座纯用花岗岩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塔心粗壮结实,用横梁斗拱与外壁相连结,具有极强的抗地震和抗台风能力。

全塔造型宏伟壮丽,石雕工艺精湛古朴。壁上所雕的八十尊保护神像,身份、服装、姿态、武器、表情各不相同,个性鲜明突出。须弥座束腰部嵌有三十九幅释迦成佛连续故事图像,每幅主题集中,人物故事刻画细致,引人入胜。瑞士人戴蜜傲、德国人艾克合著的《刺桐双塔》(1935年出版)一书,对每幅图像内容都作了详细说明。

如第三十幅“斗勇金毛”下解释曰:“‘金毛’是狮子的名称,站在左边的勇力士,显然是一个驯狮的人,或可称为角斗者,他身穿西方服装。”并且每幅图像都有主题刻字。如第一幅题是“童子求偈”,第二幅为“青衣献花”,等等。图刻简练,内容鲜明,充分表现了宋代泉州石雕工艺的艺术成就。

5. 刺桐树的药用价值

龙牙花 龙牙花(学名:Erythrina corallodendron),(英文名称:Coral Tree, Coralbean Tree),别称龙芽花、乌仔花、象牙花、象牙红、木本象牙红、英雄树、鸡公花、鸡公树、关刀花、珊瑚刺桐、珊瑚树、四季树等,为蝶形花科刺桐属植物。木材质地柔软,可代软木作木栓。树皮含龙牙花素,能药用,有麻醉、镇静作用。树皮及新鲜种子汁液会破坏动物神经系统,误服会产生头昏的症状。 龙牙花于花开时由于为数众多兼艳丽,有如海中的珊瑚一般故而有珊瑚刺桐之称。龙牙花因花色红艳夺目,远看有如一支支红色的象牙突出于绿叶丛中,故而有象牙红之称。龙牙花于开花时,弯刀状的红花像公鸡头上的羽毛般昂扬,因而有鸡公树之称。龙牙花于秋季时全株长满小叶,冬季落叶,相传早期农民依靠它四季分明的特性来辨年识月,故而有四季树之称。

6. 刺桐树有什么作用

一、南方公园常见花草树木

1、乔木:龙眼、栾树、洋紫荆、蓝花楹、木棉、美人树、凤凰木、白兰、幌伞枫、莲雾、水石榕、小叶榕、小叶榄仁、橡皮榕、琴叶榕、佛肚树、火焰木;

2、灌木:杜鹃、山茶、朱槿、扶桑、鸳鸯茉莉、大花紫薇、小叶紫薇、四季桂、龙船花、云南黄馨、鸡蛋刺桐、刺桐;

二、北方公园常见花草树木

1、乔木:国槐、银杏、核桃、白桦、板栗、元宝枫、椴树、灯台树、梓树、黄杨、木槿、柽柳、沙棘、紫薇、石榴、串钱柳、山茱萸、接骨木、金银木、流苏、五角枫、文冠果、荆条等;

2、灌木:蜡梅、山梅花、白鹃梅、杜鹃、连翘、紫丁香、暴马丁香、水蜡、紫珠、火棘、贴梗海棠、华北珍珠梅、太平花、矮紫杉、木贼麻黄、铺地柏、日本小檗、玫瑰、月季、黄刺玫、鸡麻、金露梅、榆叶梅、棣棠、麦李、紫穗槐、胡枝子、卫矛、胡颓子、红瑞木、海州常山、枸杞、猬实、锦带花、天目琼花等;

7. 刺桐树药效

福州市:茉莉花

茉莉花最著名的是“香”,被赞是“香花之冠”,有“一卉能熏一室香”之功效。四季常青,叶色翠绿,花色洁白,香味浓厚,是深受欢迎的盆栽观赏芳香花卉。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北宋时期就逐渐成为茉莉之都。福州地处北纬25.5度的闽江入海口盆地,是茉莉花陆地栽培的最北缘,在光、温、水、热等方面均为茉莉花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所产的茉莉花清香,窨制的茉莉花茶品质特好,闻名遐迩。

赏花胜地:福州市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茉莉花田

莆田市:月季花

月季花,被称作“花中皇后”,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极具观赏性,还是爬藤植物,即可做围栏,也可爬墙,非常壮观。月季在莆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莆田的民俗文化礼仪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莆田沿海地区,生完孩子的孕妇头上会插着月季花,表示吉祥。它花开四季,被人们视为祥瑞,有着“四季平安”的美好寓意。月季是莆田的风土花种,与天竹组合具有“四季常青”的意蕴,与侧柏组合具有“百子千孙”“吉祥如意”的象征。

赏花胜地:莆田市华亭镇绿丰花卉世界

泉州市:刺桐花

在泉州的开元寺和华侨大厦等处,栽有不少刺桐花。刺桐树是落叶灌木,高可达20米,不耐寒,在北方多为盆栽种植。相传五代时的节度使为了扩建泉州的城廓,曾经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生长得花繁叶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泉州也因此被称作“刺桐城”。刺桐花的寓意是:红红火火,吉祥富贵,充满了泉州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厦门市:三角梅

厦门的三角梅种植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期,大多为海外华侨带回,而进入城市绿化则在上世纪80年代,好种、好养的特点让三角梅广受市民喜爱,很快就给厦门的大街小巷带来新的一抹色彩。三角梅品种多样,植株适应性强,南方北方都有分布,即可露天地栽,也可阳台盆栽,它是藤本植物,能爬满整个阳台防护窗,十分壮美。

赏花胜地:厦门市思明区东坪山梅海岭

漳州市:水仙花

水仙花是漳州市的市花,同时也是福建省的省花。漳州培植水仙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是水仙花的故乡。早在唐睿宗景云年间,在漳州任别驾的丁儒就有赞美水仙花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

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唯漳州水仙鳞茎硕大,箭多花繁,色美香郁,素雅娟丽,故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就将其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每年春节前后,正当百卉凋零之时,只要一杯清水,“凌波仙子”便可在几上案头,亭亭玉立, 吐绿飘香。

赏花胜地:漳州高新区圆山水仙花海

龙岩市:山茶花

山茶花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山茶花既具松柏之骨,又有桃李之姿,自古以来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大众的喜爱。其植株形姿优美,叶为浓绿绿而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2016年龙岩民歌采茶扑蝶登上春晚舞台,茶花代表了当地人民朴实勤恳的智慧与生活热情。

三明市:迎春花、三角梅

迎春花又名金腰带、清明花、金腰儿、小黄花,系木犀科落叶灌木,因其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属中国名贵花卉。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而且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迎春花象征着三明人民乐观向上、不惧艰险的精神。另外,三角梅也是三明的市花哦。

南平市:百合花

百合花原产于中国,是世界著名观赏花卉。百合有合心如意,团结友爱的深邃寓意,它也象征夫妻恩爱,百年好合,是理想的家庭盆栽植物。都说百合象征着纯洁和含蓄,纯朴善良的南平人民也兼容了百合花最优良的禀性。人民日报海外版更是直言:“看牡丹去洛阳,看百合去南平。”

赏花胜地:南平市王台百合小镇

宁德市:桂花

福建最年轻的市花非宁德市花莫属了——今年6月26日桂花成功当选宁德市花。桂花又名木犀、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对生,经冬不凋,花冠合瓣四裂、芳香。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桂花在宁德市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生长良好,是城市绿化常用树种。

赏花胜地:宁德市福鼎市岭头村

平潭综合实验区:水仙花

“凌波仙子”不只是漳州人民的心头好,平潭人民也深爱着这位花仙子。平潭综合试验区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特殊的土壤结构,暖温的气候,多风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平潭水仙特殊品种的主要因素,其花花球紧实、叶片矮壮浓绿,花箭多、抗逆性和可塑性强等优点,是其它地区品种所无法替代的。

赏花胜地:平潭综合实验区敖东镇敖网村水仙种植基地

8. 刺梧桐树图片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梧州市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为百越之地,广信、苍梧是古称,传说因古时盛产刺梧桐树而得名。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为州治,将苍梧改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1927年正式成立梧州市,为省辖市。梧州市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郊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面积12585平方公里,人口273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其中梧州市城区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32万。梧州市座落在浔江和桂江(其上游称漓江)的交界汇合处,背倚海拔365米的白云山,青山怀抱,绿水潆绕。

据古书考证。秦代之前,梧州属百越之地,梧州先民当说百越语。从今天梧州话存在不少壮语因素的迹象看,当初梧州先民说的百越语可能就是古壮语。

公元前218年,古越人的一支——西瓯国(今之梧州、玉林、北海一带)在苍梧起兵反秦,秦始皇派屠睢率50万大军征讨。屠睢令史禄在海阳山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大军顺漓江、贺江而下,所向披靡。4年后,战争告一段落,秦始皇又“谪徙民五十万戍之”。这50万人主要分布在以梧州为中心的西江中段。当时,岭南各郡地广人稀。直到东汉时统计,各郡人口还很少超过10万的。这一大批汉人迁来,足以改变越人“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原汉语便由此带入岭南.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灭南越国,将岭南分为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同时设“交趾刺史部”统治这九郡。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交趾刺史部”从赢娄(今越南河内西北)移治苍梧郡治广信县(今梧州市区)。苍梧郡的辖境相当于今广西都庞岭,大瑶山东,广东肇庆、罗定以西,湖南江永、江华以南,广西藤县、广东信宜以北的广大地区。自此至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长达316年,广信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到了东汉,交趾刺史部改为交州,其治所仍在广信。

从秦到东汉这段漫长的岁月,汉族移民将中原的文化、语言带到广信生根、开花、结果。从洛阳到广信4500公里的这条驿道,给广信带来了勃勃的文化生机。因为广信地处偏僻,常常是北方动乱情报频频传来,这里却仍是一片太平之地。两汉之时,为避难仇,中原人士大批逃往岭南地区,一些世家大族来到广信。不少处士、名士、经学家,带着众多门生弟子也来到梧州,他们大兴公学、私学,著书立说,文化活动鼎盛。

当时可以代表岭南学术思想的,是广信的几个学者,如著有《春秋经注》、《公羊传注》、《谷梁传注》的交趾太守士燮(苍梧京南人);著有《陈氏春秋》的著名经学家、王莽的老师陈钦,被称为“岭南儒家”、著有《左氏异同》的陈元,这对父子是岭南经学的始祖;著有中国第一部佛教专著《理惑论》的汉末佛学家牟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汉语也在广信一带流行起来。

在古广信,随着汉人与百越人的进一步融合,中原汉语不断地吸收接纳一些百越土著语言,包括壮语,逐渐地形成了早期粤语。东汉之后200年,中原受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近300年,汉语亦受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之普通话受鲜卑语影响大)。相比之下,受战乱影响较小的岭南人,特别是广信人的粤语倒是较多地保留魏晋年间中原汉语的面貌。

东汉末年,曹操以东汉朝廷名义委任士燮“董督(岭南)七郡,借以与刘表委任的苍梧太守吴巨抗衡。赤壁之战后,孙权乘势派步骘率军南下,击败吴巨,夺取广信。士燮被迫宣布归顺东吴。步骘沿西江东进,攻下番禺(今广州市)。为避开士燮势力,巩固孙吴政权后方,步骘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交州州治从广信迁至番禺。从此,广信作为岭南首府的三百多年历史宣告结束。为便于治理,东吴于永安七年(264年)将岭南分为广、交二州。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州治番禺。交州辖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內)。

番禺成为广州州治之后,汉人势力便沿西江中游向下游及珠江三角洲扩展。汉族文化及语言也就从广信逐渐向东传播,粤语也逐渐成为西江流域至珠江三角洲一带的通行语言。粤语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点,又有一定流通范围之后,便停止了接受北方汉语的进一步同化,甚至对这种同化产生抗拒作用。而中原汉语受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与较多地保留隋唐以前中原汉语的粤语与拉开了距离。

粤语从广信东传时,具有相对稳定性,已停止接受中原汉语的进一步同化,突出地表现在它对客家话的态度上。客家人从中原进入岭南,在唐末与宋高宗南渡时形成高潮。那时,岭南原来的汉族移民势力已十分强大,控制住珠江三角形及西江两岸平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因而新迁来的客家人只能定居在岭南山区。本来,客家话在当时要算是较标准的中原汉语,但传入岭南之后却无法同化已经形成自己特点的粤语。相反,根据文化传播“穷学富”的原则,有些地区的客家话受粤语的渗透,成为“双方语言”,甚至成为粤语区。

粤语从古广信顺着西江往东传播之时,也溯江而上,传播至今之桂平、贵港、南宁等地,从藤县经北流江传至北流,过鬼门关传至玉林、钦廉、湛江等地。从此亦可证明,语言传播与江河有关,地域文化就是水文化。

粤语各次方言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广州话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两岸的市县,包括梧州市,还有香港、澳门的话语为基础,这是粤语系统中最为通行的主体方言。第二层次是属于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其中包括东莞、增城、从化、清远、云浮、罗定、交州、化州一带,以及岑溪、玉林、南宁等地。这些地方的方言与广州话比较起来,虽有各种不同的特点,但语音、词汇共同点仍然较多,大同小异。第三层次是非珠江或西江流域的粤语片,包括粤西的阳山、连县等,粤中的新会、台山、阳江等,广西的合浦、灵山等地,这一非西江流域的粤语,无论在语音还是语汇方面,跟广州话都有较大差别。

9. 刺桐树叶图片

夏季的泉州城里,谢了花的刺桐树,全力地生长着枝叶。每年春末夏初,直到盛夏,刺桐树在烈日下长得格外翠绿、茂盛。而寒冬来临之后,也许是为了让古城沐浴更多的阳光,刺桐树又毅然将它蔽空的阔叶落下。这时的刺桐树虽然叶子落了,但人们并不觉得它丑陋,反而更被它的品格所感动。

民间有传说,刺桐树“如叶先萌芽而花后发,则五谷丰登”,故刺桐有“瑞桐”“奇树”之称。史载,北宋有一位叫丁谓的廉访使来到泉州,他本想观赏刺桐开花的美景,没想到只有满树的绿叶迎接他。然而,当他听说刺桐树如果先长叶后开花,这一年就会五谷丰登时,便转忧为喜写下诗作,表达出他希望刺桐树可以“叶先萌芽”从而兆示丰收的心情。而另一位泉州知府王十朋,对这种传说却不在意。他一到泉州就察看全城地形,带领百姓修建池塘战胜旱涝等灾害,也写下了咏刺桐的诗句。

每次有朋友来到泉州,我都不忘带他们走近刺桐树,给远方的来客讲述泉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10. 刺桐树图片与作用大全

是刺桐树,树高10米,树冠宽10米,枝条粗壮,枝叶繁茂。树皮灰色,具圆锥形刺。叶子是羽状的,三片叶互生,膜质,光滑,幼时有毛,有3片小叶,顶端的比长的宽。叶柄长,有托叶,茎有一对腺体。先开花,后离开。15厘米长的总状花序在早春从树枝上抽出。这些花很大,蝴蝶形状,密集,橙红色,紫红色等。豆荚壳厚,念珠状,种子暗红色。花期从3月到5月,果期从9月到10月。

11. 刺桐树有刺吗

乔木刺桐,高7-8m。树皮有刺。三出复叶,小叶肾状扁圆形,长10-20m,宽8-19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两面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