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苏是什么意思?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0-02 06:37 编辑:石清 268阅读

一、流苏是什么意思?

流苏是一种中国古典装饰

和“中国红”的作用雷同。常常悬挂于大型装饰物下面随风飘动。

人们常常称之为“金穗”的就是金色的流苏,常常挂在灯笼的下面作为装饰。

流苏(树)

别名:铁树、流疏树、茶叶树、六月雪

产地:分布於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原产於大汉溪流域的桃园、大溪、角板山、南及新竹香山、台北林口台地一带。产地: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原产于大汉溪流域的桃园、大溪、角板山、南及新竹香山、台北林口台地一带。

性状:流苏树为落叶乔木,叶对生,先端偶略凹,其嫩叶可制茶,故又称「茶叶树」;花期在3~7月间,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白色花顶生具芳香,细长花冠四深裂向上绽放,犹如古代仕女服饰之流苏,因而得名,核果椭圆形熟时呈紫黑色,味涩难食。性状:流苏树为落叶乔木,叶对生,先端偶略凹,其嫩叶可制茶,故又称「茶叶树」;花期在3~7月间,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白色花顶生具芳香,细长花冠四深裂向上绽放,犹如古代仕女服饰之流苏,因而得名,核果椭圆形熟时呈紫黑色,味涩难食

二、流苏是什么东西?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流苏(树)

别名:铁树、流疏树、茶叶树、六月雪

产地:分布於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原产於大汉溪流域的桃园、大溪、角板山、南及新竹香山、台北林口台地一带。产地: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台湾原产于大汉溪流域的桃园、大溪、角板山、南及新竹香山、台北林口台地一带。

性状:流苏树为落叶乔木,叶对生,先端偶略凹,其嫩叶可制茶,故又称「茶叶树」;花期在3~7月间,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白色花顶生具芳香,细长花冠四深裂向上绽放,犹如古代仕女服饰之流苏,因而得名,核果椭圆形熟时呈紫黑色,味涩难食。性状:流苏树为落叶乔木,叶对生,先端偶略凹,其嫩叶可制茶,故又称「茶叶树」;花期在3~7月间,花单性雌雄异株,圆锥花序,白色花顶生具芳香,细长花冠四深裂向上绽放,犹如古代仕女服饰之流苏,因而得名,核果椭圆形熟时呈紫黑色,味涩难食。

三、旗袍上的流苏叫什么

叫压襟,是古代女子挂于胸前的配饰,多在节日或重大场合上佩挂于衣襟的右上方,用来装饰、美化、固定衣襟。

压襟的特点:

1、压襟常见三件套至九件套,压襟可作为生活用品日常使用,又可作为观赏把玩、自娱自乐的艺术品,更是增加动感,渲染气氛,显示华丽富贵的吉祥装饰物件。

2、压襟,流行于明清时期,是古人在右衣襟上佩戴的饰件,可以理解为“压住衣襟之物”。上端以一条银链系在胸口的扣子上,中间是用银、象牙、翡翠、玛瑙等做成的“事件压口”,雕琢成蝉、蝙蝠、鱼儿、牡丹、云雀等形状,象征着美好的寓意。

3、下以银链缀着刀、枪、剑、戟、镊子、剔牙钩、耳挖勺儿、粉盒等小件银器,少的三样,多的九样,缀五样的比较常见,称压襟五事。明清时期女子上衣肥阔,风一吹便鼓鼓囊囊的,而压襟可以令衣物平顺,体现出人的仪态美。

什么是流苏:

1、 流苏是一种下垂的穗状物,可以由丝线、羽毛、珍珠串成,在古代常用于装饰帘帐、扇子手柄,女性头饰。发展到现代既保留传统也有所创新,形式多样,除了用来装饰,也广泛应用于围巾、首饰、包包、服装上,推动服饰品的创新和发展。

2、流苏制作起来简单,准备好丝线、流苏帽、剪刀即可。首先把丝线整理好,在中间部位用一根线绑起来固定住,提起来这根固定线然丝线自然垂落成穗,然后用另外的线在穗的上端缠绕,最后把穗和流苏帽粘在一起即可。

3、随着复古风的流行,流苏成为设计师们钟爱的元素,用在饰品上动感十足,灵动多变,恰到好处的点缀能让整体造型更具美感,迎合了大众对美的追求。

旗袍上的流苏叫穗子。

流苏又称穗子,为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绒等扎成、如禾穗状的饰物,常见挂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有道是道家崇紫色,释门尚姜黄,才子香红佳人绿,流苏,随风飘摇荡漾,传递着古雅与婉约的韵味。

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唐代妇女流行的头饰步摇,是其中一种。还有冕旒,帝王头上的流苏,以珍珠串成,按等级划分,数量有所不同。

流苏制作款式简介

制作流苏的方式,与绳结艺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它是带有神秘的宗教意味。当时的流苏方式只是用四种颜色的羊毛绳线,以绑结方式制成。

由于时代的变迁,加上各地的风俗各异,令流苏有了重大的不同;主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不同,已分有两种特式-阿什肯纳兹式和塞法迪式。

一个缝结圈、2个结扎十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六个缝结圈、2个结扎五个缝结圈、2个结扎。其余三条如以上的方式制造。从10、5、6和5的圈的数目总和为26个圈数,为13圈数的2倍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