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原文_翻译及赏析

山里向茶   2023-09-01  编辑: admin  60阅读  栏目:栀子花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原文_翻译及赏析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宋代・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婉约 , 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赏析 此词以写景为主,上片点明“天气欲重阳”,下片以“凭高目断”相照应,可知此词为重九登高所作。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以“无限思量”点出主题。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 选出木芙蓉、黄菊两种花依然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来表现“重阳”到临前的季节特征。接着“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望中的乡村,从花写到树。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这里拈出树上红叶来写,充分显出时令特征。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之色,树叶之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浓淡相间,色调更丰,画境更美。

下片“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三句从陆上写到水上,从地面写到天上。著一“淡”字,写出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光澄净之景致;而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无际,于是,又用一“长”字状天。这两字看似平常,却很贴切。上面景语,用笔疏淡,表现作者的心境是闲适的。至“路茫茫”三字,则带感慨情绪:前路茫茫,把握不住。接下去:“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写久久地登高遥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的无限思念。

赏析二 这是一首秋日野游,遣兴自娱的令词。晏殊一生仕途坦荡,性情散淡,过著“未尝一日不宴欢”的生活。为官之余,歌饮郊游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词作当中。这首词写的是重阳登高的景与情。

“芙蓉金菊斗磐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里开放的花。词人写秋日里万花纷谢唯有芙蓉和满目金菊竞相绽放的景致,不单纯是写景,同时交待了季节。下句“天气欲重阳”则更进一步点明节气。中国古代有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中国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佳句。词人直言重阳,为后文登高写景做了铺垫。“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两句正面写景。临高而望,远方村落星星点点,在霜叶染成的红树之间点缀著片片的秋草和茂叶凋零之后的树的枝丫。在秋日艳阳之下,如妙笔彩绘的图画。至此,秋日如画美景,词人昂然游兴,跃然纸上。上片以流畅的笔墨描绘出重阳节前秋日登高所见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语言明净清新,不饰雕琢,亦不失于浮浅。

下片起首三句九字皆写景。“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画卷舒展于天地之间,写景气势恢宏,意境旷达间流露著淡淡的忧伤,并使上片中秋色如画的静物描写进一步成为动态描写,语言生动秀洁,精炼浑成。至于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则是触景而发。极目高远,尽见天地之间蓝天白云,秋离气爽。恰此时望见大雁天边而来。鸿雁传情之说古亦有之,词人由此联想起远方疏亲密友,引起对远方亲友的怀恋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词丰厚的铺垫之上,聊以“无限思量”叙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绝,蓄意绵绵,情溢词外。词的下片在写景的基础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词的内涵。

创作背景 作者于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赋此词,时四十八岁,为陈州(今河南淮阳)知州。他由参知政事贬来此地已六年,常借酒遣怀,此词是秋天在开封登高远望时所作。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晏殊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是谁的诗?意思是什么?

相传为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真伪已不可考。意思是每天晚上乘着月光去采莲,都采得很多莲子。《子夜四时歌》为南朝乐府民歌,收录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

《子夜四时歌》现存七十五首,其中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又称《吴声四时歌》或《子夜吴歌》,简称《四时歌》。此句出自《子夜四时歌》夏歌第八首。

原文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译文

早晨登上凉台,晚上住在兰池里,每天晚上乘着月光去采莲,都采得很多莲子。

扩展资料

《夏歌》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

出处:佚名〔魏晋〕《子夜四时歌其八》

意思是:

乘在月色去采集芙蓉,每晚都能得到莲子。

原文: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风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译文:

早上登上凉台上,晚上睡在兰池里。

乘在风去采集芙蓉,每晚都能得到莲子。

扩展资料:

相关诗句:《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晏殊〔宋代〕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译文:

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侯,芙蓉和金菊争芳斗妍。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真是鲜亮可爱。

中原地区,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平原仰视,上天宽阔没有边际,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远望,看到鸿雁飞来,引起头脑中无限的思念。

东晋南朝乐府民歌

夏歌(之八、十四)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

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语出《古乐府・子夜夏歌》。莲蓬里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儿孙满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