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榕树几年开花结果,如果有开花结果的照片最好了,求高人指点迷津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1-22 09:17 编辑:admin 107阅读

一、高山榕树几年开花结果,如果有开花结果的照片最好了,求高人指点迷津

Ficus altissima 高山榕

【 中国植物志】  

大乔木,高25-30米,胸径40-9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幼枝绿色,粗约10毫米,被微柔毛。叶厚革质,广卵形至广卵状椭圆形,长10-19厘米,宽8-11厘米,先端钝,急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基生侧脉延长,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厚革质,长2-3厘米,外面被灰色绢丝状毛。榕果成对腋生,椭圆状卵圆形,直径17-28毫米,幼时包藏于早落风帽状苞片内,成熟时红色或带黄色,顶部脐状凸起,基生苞片短宽而钝,脱落后环状;雄花散生榕果内壁,花被片4,膜质,透明,雄蕊一枚,花被片4,花柱近顶生,较长;雌花无柄,花被片与瘿花同数。瘦果表面有瘤状凸体,花柱延长。花期3-4月,果期5-7月。

二、菩提榕有花吗?

有花

菩提榕  

  菩提榕

  拉丁名:Ficus religiosa

  科属:桑科榕属

  形态:菩提树树型优美,枝干长有气生根,树干凸凹不平,给人以老态龙钟而又苍劲之感觉。侧枝多,广展,叶互生、全缘,心形或卵圆形,先端长尾尖,叶色深绿,枝叶扶疏,浓荫盖地,适作寺院,道路栽植。叶型美,叶脉细致,寺院僧人常采其叶经浸泡冲洗处理,剩下叶脉如真丝织成的轻纱,用以绘制佛像、做竹笠、灯帷,书签

  由来:菩提树(Ficus religiosa),别名菩提榕,为桑科榕属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菩担是佛教名词,是梵文Bodhi的译章,意为觉悟。菩提树的原名毕钵罗树,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29岁时离别双亲、妻儿,出家修佛,经过7年冥思苦想,最终在一株毕钵罗树下大彻大悟而成佛的。因此,毕钵罗树改叫菩提树,被佛家尊为神圣的树木,与娑罗树、阎浮树一起被称为佛门三宝树。

出处:

菩提榕 Ficus religiosa

桑科 Moraceae

落叶性乔木,高10-20米,全株平滑,树冠巨大。单叶互生,心形或三角状阔卵形,具叶柄,全缘波状,革质,先端长尾状锐尖,叶基截形或浅心形,侧脉8~10对。 花花期7~10月。果实:隐花果腋出双生,扁球形,表面散生多数紫色斑点,基部具有革质之苞片3 片。

菩提树原产印度。

      菩提榕(Ficus religiosa),别名菩提树,为桑科榕属落叶或半落叶大乔木。菩担是佛教名词,是梵文Bodhi的译章,意为觉悟。菩提树的原名毕钵罗树,传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29岁时离别双亲、妻儿,出家修佛,经过7年冥思苦想,最终在一株毕钵罗树下大彻大悟而成佛的。因此,毕钵罗树改叫菩提树,被佛家尊为神圣的树木,与娑罗树、阎浮树一起被称为佛门三宝树。

       菩提树原产印度。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开始传入我国。我国南方的古老寺院内,几乎都植有菩提树,并受到佛教徒和香客的顶礼膜拜。据广州《光孝寺志》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梵僧智药三藏自天竺国持菩提树一株航海而来,植于坛前。成为岭南菩提树之宜。佛门认为,如今南方寺院里的菩提树,都是其子孙后代。据传六祖慧能曾受戒于此树下;宋代还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这株菩提树活了1200多年后,于清朝嘉庆二年六月二十五日被大风吹倒后死去。现在所见的大树,胸围4.8米,树高20米,是原树祖死后数后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由寺僧从南华寺截菩提树的枝条回来补植的。

  菩提树树型优美,枝干长有气生根,树干凸凹不平,给人以老态龙钟而又苍劲之感觉。侧枝多,广展,叶互生、全缘,心形或卵圆形,先端长尾尖,叶色深绿,枝叶扶疏,浓荫盖地,适作寺院,道路栽植。叶型美,叶脉细致,寺院僧人常采其叶经浸泡冲洗处理,剩下叶脉如真丝织成的轻纱,用以绘制佛像、做竹笠、灯帷,书签。

出处:%CF%A3%C3%C9%B5%C3%C4%BE/blog/item/73fc5b26f7a68708908f9d17.html

还有一些大叶、小叶的菩提树花,这是网址

隐花

三、请问图片中的树叫什么树,叶子长的比较大,树杆带有须。

菩提树

Ficus religiosa L.

中国植物志>> 第23(1)卷 >> 桑科 Moraceae >> 榕属 Ficus

大乔木,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高达15-2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或微具纵纹,冠幅广展;小枝灰褐色,幼时被微柔毛。叶革质,三角状卵形,长9-17厘米,宽8-12厘米,表面深绿色,光亮,背面绿色,先端骤尖,顶部延伸为尾状,尾尖长2-5厘米,基部宽截形至浅心形,全缘或为波状,基生叶脉三出,侧脉5-7对;叶柄纤细,有关节,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托叶小,卵形,先端急尖。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1.5厘米,成熟时红色,光滑;基生苞片3,卵圆形;总梗长约4-9毫米;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雄花少,生于近口部,无柄,花被2-3裂,内卷,雄蕊1枚,花丝短;瘿花具柄,花被3-4裂,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短,柱头膨大,2裂;雌花无柄,花被片4,宽披针形,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北至景东,海拔400-630米)多为栽培。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及印度也有分布,多属栽培,但喜马拉雅山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