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山里向茶   2023-03-25  编辑: admin  64阅读  栏目:泥鳅

螃蟹养殖需要什么条件

养殖螃蟹的条件是要有合适的位置、合适的蟹苗。

1、合适的位置

养殖螃蟹时,需要在水源充足且排水较为方便的地方建立蟹池,而且蟹池的底部需要是沙壤土,便于水草等植物生长,并且蟹池的水深要保持在1米左右,在投放螃蟹前,要对蟹池进行消毒处理搜悄,促进螃蟹健康生长。  

2、合适的蟹苗  

养殖螃蟹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蟹苗,我国养殖较多的是长江绒螯蟹,可以挑选体格健壮的长江绒螯蟹苗放置在池水中浸泡3-4分钟,再将其捞出,反复操作几次后,确定蟹苗无不良反应后,就可以将蟹苗投放至池塘中了。  

螃蟹的饲世昌渣喂管理 

饲喂螃蟹时,需要为其提供新鲜的食材,禁止使用腐烂变质的饲料,可以使用小鱼虾、昆虫、动物尸体等动物性饲料,迅森再搭配水草、藻类、豆渣等植物性饲料,为螃蟹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使其生长速度变快。  

养殖螃蟹时,需要每天巡查1-2次池塘,观察螃蟹是否有病害现象,和螃蟹的吃食情况,而且要在每天晚上将螃蟹吃剩的饲料捞出,以免变质影响水质,并且要每隔半个月清理一次池塘,消除池塘中的病菌。

稻田养蟹的关键技术措施有哪些?

除了做好稻田养蟹的基本设施工程外,还应抓住以下几个技术关键:

(1)清田消毒

田块整修结束后,每亩用生石灰30~35千克,加水搅拌后,立即均匀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如为盐碱地田块,则应改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漂白粉3~5千克,加水稀释搅拌后,立即均匀全田泼洒。

(2)施基肥

在稻田移栽秧苗前10~15天,进水泡田,进水前每亩放130~150千克腐熟的农家肥和10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进水后整田耙地,将基肥翻压在田泥中,最好分布在离地表面5~8厘米左右。

(3)秧苗栽插

宜选用耐肥力强、茎杆坚硬、不宜倒伏、病虫害少、产量高且稻谷成熟期与河蟹的收获期一致的水稻品种。秧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的2~3天,要对秧苗普施1次高效农药。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常规插秧30厘米一垄,两垄60厘米,大垄双行,两垄分别间隔20厘米和40厘米,两垄间隔也是60厘米,为弥补边沟占地减少的垄数和穴数,在距边沟1.2米内,40厘米中间加一行,20厘米寸垄边行插双穴,一般每亩插约2万穴,每穴3~5株。并注意适当增加田埂内侧、蟹沟两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

(4)暂养池移栽水草

暂养池提前注水,在插秧之前1~2个月先移栽水草,通常以栽种伊乐藻为佳。以利于蟹种的栖息、隐蔽、生长和蜕壳。暂养池早栽草,是提高蟹种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5)蟹种放养

通常放养规格为150只/千克的蟹种500~600只/亩,蟹种先在稻田暂养池内暂养(暂养池蟹种密度不超过3000只/亩),强化饲养管理,待秧苗栽插成活后再加深田水,让蟹进入稻田生长。

(6)水稻栽培管理

①水浆管理:养蟹稻田,田面需经常保持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如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下降至田面无水,也可采用分次进行轻烤田,以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生长。

②病害防治:养蟹稻田,水稻病害较少,一般不需用药,如确需施用,对症下药,用药方法要采用喷施,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前,应降低水位,使蟹进入蟹沟和蟹溜内,施药后应换水,以降低田间水体农药的浓度,分批隔日喷施,以减少农药对河蟹的危害。

(7)饲养管理

稻田养蟹的投喂方法可参照池塘养蟹,但在7~9月,投喂动物性饵料(小杂鱼、螺蚬、河蚌肉等)要比池塘养蟹多,并在稻田中放养小浮萍,适当投放一些南瓜,小麦、黄豆等植物性饵料。

稻田在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

日常管理采用“六查、六勤”,即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巡塘;查河蟹是否缺氧,勤做清洁卫生工作,改善水质,查蟹池内是否有敌害生物,勤清除敌害,查池内是否有软壳蟹,勤保护软壳蟹,查河蟹是否患病,勤防治蟹病,查成蟹池的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

(8)捕捞

稻田养蟹应在水稻收割前捕出,可采取放水时用蟹笼捕捉,也可在夜间放干沟内田水,用灯光在沟、溜中诱捕。捕捉后立即注水,如此反复捕捉2~3个夜晚,即可捕净,捕出的河蟹,应在暂养池暂养1~2个月,然后销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