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中央电视台 每日农经 黄鳝)

山里向茶   2023-09-09  编辑: admin  249阅读  栏目:养鱼

周文宗先生被誉为“返乡创业先行者”。他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从事黄鳝人工养殖的研究和实践多年,并为此重返高校和中科院攻读生态工程专业和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学成后已成为具有副研究员高级职称、双博士学位、我国生态养殖领域著名的学者、专家。他发明的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适合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以及养殖户和种植户多种经营。

一、专利序列

① 一种防治水生动物病害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2);② 黄鳝野生种苗筛选的定量方法(发明专利号:.2);③ 黄鳝野生种苗的药饵及投喂方法(发明专利号:.8);④ 黄鳝无土养殖的鱼巢及设置方法(发明专利号:.3);⑤ 一种采收赤子爱胜蚓的新方法(发明专利号:.9);⑥ 一种分离鳝骨和鳝皮的方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⑦ 蚯蚓的高密度生态运输方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

二、著作序列

①《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②《信阳茶叶—绿色食品产业的锻造与发展》,西安地图出版社;③《生态学热点研究从书》:《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信息农业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海滨系统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态学》

三、论文序列

1、独立完成论文

1)《河南省贫困地区的鳝鱼生态工程》(核心期刊:资源开发与市场); 2)《鳝鱼养殖业存在的问题》(核心期刊:科学养鱼); 3)《利用黄粉虫驯化野生鳝鱼技术》(核心期刊:科学养鱼); 4)《鳝池的建造与处理技术》(核心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5)《给黄鳝服用激素类药物吗》(核心期刊:自然杂志); 6)《鳝鱼生态工程》(中国农业信息); 7)《鳝鱼静水无土养殖新技术》(农村养殖技术); 8)《浅水藕池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北京水产); 9)《中国黄鳝生产产业化浅析》(核心期刊:农业产业化); 10)《水葫芦的放养与利用》(特种经济动植物); 11)《水丝蚓庭院养殖技术》(内陆水产); 12)《黄鳝养殖新模式-室内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渔业致富指南); 13)《降低黄鳝养殖风险的主要措施》(渔业致富指南); 14)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北京水产); 15)《庭院鳝鱼人工繁殖技术》(北京水产); 18)《鸡粪半干乳酸发酵法》(中国养鸡); 19)国外专业杂志(略)

2、合著文献

1)《基料-蚯蚓-鳝鱼食物链物流与能流转化效樱轮率研究》(核心期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论生态资源的价值》(核心期刊:生态经济); 3)《黄鳝摄食悉颂塌活饵的初步研究》(核心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4)《鳝鱼摄食黄粉虫的饵料转化效率研究》(生态科学); 5)《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特产研究); 6)《鳝鱼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渔业现代化); 7)《鳝鱼病虫害的生态防治》(核心期刊:水产养殖); 8)《鳝鱼室内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技术》(内陆水产); 9)《减轻黄粉虫生产劳动强度的管理技术》(核心期刊:淡水渔业); 10)《揭穿“特大黄鳝致富睁圆”的骗局》(渔业致富指南),; 11)《温度对鳝鱼摄食速度的影响研究》(核心期刊:水利渔业); 12)《“麦麸—黄粉虫—鳝鱼”食物链的物流和能流分析》(核心期刊:江苏农业科学); 13)《禁用药物与黄鳝养殖的应对措施》(核心期刊:水产科技情报); 14)《黄鳝苗种的运输技术》(核心期刊:水产养殖); 15)《论河南省贫困地区的农业生态工程》(河南省贫困县经济发展研究); 16)《生态工程技术在黄鳝人工养殖中的应用》; 17)《黄粉虫化蛹和羽化的昼夜规律》(经济动物学报); 18)《“蒲公英—蝌蚪—鳝鱼”食物链的物流与能流分析》(生态科学); 19)《鳝鱼的特性与养殖要点》(核心期刊:水产养殖); 20)《黄鳝养殖的疾病与防治》(核心期刊:水利渔业); 21)《鳝种的筛选技术》(核心期刊:淡水渔业); 22)《黄鳝养殖的首要技术-鳝种的筛选》(渔业致富指南); 23)《论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生态工程》(核心期刊:生态经济); 24)《水花生粗提物对三种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研究》(核心期刊:淡水渔业)

四、周文宗博士返乡创业与科研经历

周文宗同志是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双博士学位。专业:生态工程和水生生物学。

1990年7月,大学毕业的周文宗回到故乡湖北省阳新县,踌躇满志的他想用自己所学闯出一条致富之路。当了解到黄鳝价格坚挺而养殖者甚少时,他四处收集资料,按照书上方法开始养殖试验,然而号称“水产养殖难养之最”的黄鳝人工养殖技术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他的预料,每次养殖试验都以失败告终,黄鳝存活率不到30%,周文宗陷入到迷茫和徘徊之中。他意识到:要想养鳝成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开创一套全新的养殖技术体系。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1993年他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如饥似渴地积累知识,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养殖中,同时在辽宁盘锦和家乡进行无土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94~1995年创造10平方米半年实现700元纯利润的养殖记录。1996年6月,他的硕士论文《鳝鱼生态工程中两条食物链的物流与能流分析》顺利通过专家答辩。

1996年7月周文宗同志被分配到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他成立黄鳝研究实验室,坚持“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勤奋好学,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相继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971040206)、“鳝鱼规模繁殖技术综合研究”(991040022)和“鳝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0424030058),以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多项。

1997年他在郑州西郊建立黄鳝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首次采用塑料薄膜池进行黄鳝无土和有土养殖;

1998年在开封郊区开展稻田和庭院养殖,首次在室外成功进行黄鳝有土半人工繁殖;

2000年发表论文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成功在室内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并且指导家乡亲戚利用生产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水泥池进行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当年获取利润10万元。

2001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同时攻读南京大学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他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实现了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并且在山西晋城建立示范基地;

2002年他发明了“多益鳝”系列特效药物,基本解决了病虫害的问题,同年在南京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2003年他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避免渔业环境污染,并且从水草中提取的活性成分能够有效防治黄鳝病虫害,同年在江西樟树和四川自贡等地建立合作养殖基地;

2004年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记者在南京示范基地对周文宗进行了一周的科普性专题采访报道;同年他受南京大学生物研究所的委托,赴港指导香港有机农庄黄鳝有机养殖项目;

2005年他系统研究黄鳝的摄食和繁殖生态,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环保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同年在安徽滁州合作建立养殖基地;

2006年他首次在盐碱地成功养殖黄鳝和克氏原螯虾,并且将动物修复尤其是生态滤池技术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实现“以鱼养水”的目标,同年在湖北黄石建立大型养殖示范基地;

黄鳝生态养殖的研究和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周文宗决定先在家乡湖北黄石市首先推广,帮助家乡改变落后的面貌,帮助家乡父老早日脱贫致富。2006年湖北省阳新县农业局在该县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组织多期黄鳝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特邀周文宗博士传授水产特种养殖创业技能。2006年黄石市黄鳝养殖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年产量达到5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产品出口到韩国等地。周文宗的业绩先后为CCTV-7(2002.5.30;2004.9.1)、《河南日报》(1998.11.12;2008.11.7)、《河南农村报》(2000.9.27)、《现代快报》(2003.12.9)、《金陵晚报》(2003.9.10)、《农民日报》(2003.12.12)、《湖北日报》(2006.10.11;2008.12.21)、《楚天都市报》(2007.3.19)、《郑州日报》(2007.12.17;2008.11.7)、郑州晚报(2008.11.7)、大河报(2008.11.10)、《人民政协报》(2008.3.15)、《黄石日报》(2008.5.7)以及各大网站如新华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饲料在线、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水产技术推广网、中国报道、21世纪网、中国渔业政务网等报道。

河南省农业厅水产局局长姬广闻看到周文宗博士以所学知识“反哺”家乡农业的事迹报道后,于2007年1月11日亲率有关省辖市和渔业重点县水产负责同志一行50余人,到湖北阳新基地进行考察学习。重点考察网箱养鳝和静水无土生态养鳝,并认真听取了周文宗博士关于阳新县养鳝的情况介绍。姬局长说黄鳝养殖目前已经在湖北形成一个产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当年在全省范围组织推广“周文宗黄鳝、泥鳅生态养殖技术”。在郑州东郊、开封龙亭、信阳南湾和濮阳范县建立示范基地。

目前,全国范围的推广培训统一归口到南京示范培训基地实施,每月中旬南京基地与《中国水产养殖网》门户网站联办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班,周博士亲临授课。

迄今为止,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4篇,其中第一作者56篇,核心期刊52篇。申报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第一发明人7项,授权专利7项。参与组织《生态学热点研究丛书》的编写工作,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并在香港、江苏、河南、湖北、山西、江西、四川、辽宁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培训学员逾千人,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黄鳝养殖产业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黄鳝池的建造。黄鳝对环境适应力强,一些不宜养殖其它鱼类的废弃水体及不宜种植农作物的水坑、水塘均可作为黄鳝池。也可选择水源充足、通风向阳的地方建造黄鳝池。钠鳝池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佳,池深1米左右,面积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以20—50平方米为宜。鳝池的池底、池壁及四周缝隙均必须堵塞严实,以防黄鳝逃出。鳝池必须有进水口、排水口、溢水口,用来排污水、换水和防止大雨池水上涨时逃鱼。每个水口必须安装拦鱼设施。为利于黄鳝的生长,可人工仿造自然环境供黄鳝栖息,如在池内宴衫投放石头、树根或者在池内种植浮莲等水生植物。

2、鳝苗的选择和放养。目前人工养殖的鳝苗,主要来源于市场购买、自己捕获或收集黄鳝受精卵人工孵化成鳝苗。所选择放养的鳝苗,必须无伤、无病、健壮、体表光滑,体色金黄色为佳,一般选择每公斤30尾左右规格的鳝苗,若鳝苗规格过小,会影响其摄食和增重,不能当年收获。放养的鳝苗必须规格整齐,大小一致,否则会争食和自残杀。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养25克重鳝苗100尾左右。早春放养鳝苗效果较好,有利于黄鳝提早开食,延长生长期。

3、人工投饵。黄鳝是大链以肉食性为主要杂食性鱼类,饵料来源广泛,如小鱼虾、蚯蚓、动物内脏及下脚料、蝌蚪,蚕蛹、螺肉、米饭、瓜皮、菜屑等等。

黄鳝的投喂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地投喂。即:一般在黄昏以后投喂黄鳝;设立固定地点作黄鳝食场进行投喂,利于黄鳝定点吃食,便于我们观察黄鳝吃食情况和清扫残余饵料;投放的饵料必须是鲜活饵料;每日投喂饵料量约为黄鳝重量6%左右,投喂时要根据前一天黄鳝吃食情况作适当调整,以投喂后稍有剩余为宜。投喂黄鳝,切不能时多时少,时投时停,否则会影响黄鳝的生长。

4、日常管理。除了做发好投饵工作外,重点是严防黄鳝逃走,搞好水质,做好防暑、越冬工作。

(1)防逃。经常检查、维修黄鳝池的防逃设备。雨天特别是大雨天气时,及时排水,防止黄鳝从排水孔逃出。

(2)水质管理。保持池水稳定、水质清新。黄鳝池水深宜在15—25厘米之间,高温季节可再加深池水。天气突变(雨天转晴或晴天转雨)及天气闷热时,要及时注入新水,防止黄鳝缺氧频频浮头。坚持定期换水,高温季节必须天天换水,及时清理残余食物。

(3)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黄鳝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28℃,28℃以上对摄食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在高温季节做好防暑工作;黄鳝池周围种植遮荫作物;经常更换池水;及时注入井水或泉水等(温差不能相差太大)。水温在10℃以下时,黄鳝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当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即应该给黄鳝投喂优质饵料,使黄鳝能大量晌仿腔摄食,贮积养分供冬眠所需。黄鳝冬时,要注意保持池泥温润、温暖,防止黄鳝冻伤、冻死。此外,要注意防止老鼠等的危害。

黄鳝稻田规模化繁殖新技术

成果简介

研发的黄鳝人工、半人工、自然繁殖等多种模式,能利用水泥池、稻田、稻田网箱、池塘、池塘网箱培育鳝苗和养殖成鳝。模拟黄鳝自然繁殖条件,人工控制黄鳝繁殖,产卵率达85%以上,受精棚正兆率、孵化率达90%以上。繁殖水泥池繁殖鳝苗平均约1000尾/m2,稻田繁殖网箱清和产鳝苗50-100尾

/m2,半人工繁殖黄鳝种苗50万尾;提出了稻田网箱半人工批量繁殖鳝苗的最佳亲鳝放养比例和密度,提出了成鳝在稻田自然增殖的适合放养密度,研究了幼鳝的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提出了幼鳝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应用前景:我国长江流域稻田面积广阔,水田生态农业高效种养殖链租业发展潜力巨大,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