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股票的走势图?量能是什么?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2-15 14:52 编辑:admin 144阅读

怎么看股票的走势图?量能是什么?

一根K线记录的是股票在一天内价格变动情况。将每天的K线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股票价格的历史变动情况,叫做K线图。K线将买卖双方力量的增减与转变过程及实战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经过近百年来的使用与改进,K线理论被投资人广泛接受。

什么是K线?K线又被称为蜡烛图,据说起源于十八世纪日本的米市,当时日本的米商用来表示米价的变动,后因其标画方法具有独到之处,因而在股市及期市中被广泛引用。它是以每个交易日(或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K线的结构可分为上影线、下影线及中间实体三部分。

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中间的矩形称为实体,影线在实体上方的细线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

K线可以分为日K线、周K线、月K线,在动态股票分析软件中还常用到分钟线和小时线。K线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语言,不同的形态有不同的含义。

K线图有直观、立体感强、携带信息量大的特点,蕴涵着丰富的东方哲学思想,能充分显示股价趋势的强弱、买卖双方力量平衡的变化,预测后市走向较准确,是各类传播媒介、电脑实时分析系统应用较多的技术分析手段。

K线将买卖双方力量的增减与转变过程及实战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经过近百年来的使用与改进,K线理论被投资人广泛接受。

· 当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实体部分一般绘成红色或空白,称为“阳线”

· 当收盘价低于开盘价时,实体部分一般绘成绿色或黑色,称为“阴线”

举些例子说明

K线的形成是一种多空心理演变的过程,反映出股票某个周期的走势和多空实力的变化。不少投资者形象地把它比喻为交战双方战斗的阵地。为了便于投资者分析,我们不妨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并站在多方的立场对这些组合进行解释。

进攻阶段:

吞噬和上升三法模式

吞噬线是多空中被动的一方绝地反击模式,可分为多头吞噬和空头吞噬。多头吞噬是一根阳线完全包含前一日或前几日的K线。这种图形常见于底部和震荡上行阶段,是买入信号。如果第二日成交量能够维持,则可以及时跟进。上升三法模式是一次大幅上涨之后出现几天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这是买人信号。从战术考虑,上升三法实际是进攻中的一种策略,多方为进一步扩大战果,取得胜利做更充分的准备。

相持阶段:

下跌三颗星和红三兵模式

三颗星模式是股价下跌过程中的一种调整模式。一般是由一根阴线和三根以上的小十字星构成,是卖出信号。从战略上看,为了减少伤亡,多方必须快速撤退以保存实力,坚守阵营、抗到底只是无谓的牺牲。红三兵模式是由一根大阴线和其后的三根小阳线共同构成。三根小阳线出现之后并没有创出新高。红三兵是卖出信号。从战略上看,红三兵是空方故意示弱实际是进攻时布下的疑兵。

反击阶段:

孕育线、贯穿和阴阳相切模式

上升孕育线是由一根大阴线和其后的一根小阳线组成。小阳线的实体和上下影线全都包含在阴线之内,是买入信号。贯穿模式是由一根大阴线和其后的一根大阳线组成。其中阳线以低位开盘,最终以较大阴线实体的中部价位还高的价位收盘,是买入信号。阳切阴模式是由一根光脚的大阴线和其后的一根光脚阳线组成。表明股价以同前收盘价一样的的价格开盘,之后股价直接向上最终以中阳获大阳线收盘,也是买入信号。“阳切阴”是一种战略上的一个转折,多方一改往日步步撤退的作风,当日没有让空方侵犯一寸土地,从而扭转被动局面。

K线组合还有助于成交量的配合,只有量能配合才能更容易判断市场信息的变化。当然,K线组合有很多种,实际战术也有很多种。我们不能把他当作制胜法宝,而应多观察、灵活运用。

追问:

比如说小阳星 是结合白线和黄线一天的走势看的么

回答:

最好是能用这个时期或者这几天的阴阳线的组合来看,一天的K线只能代表当天的报价,如果再配合均线和股票的成交量一起来分析参考,就更有价值。

地理课上学的经纬度显示在地图上是怎样的概念?

在地球仪上,你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这就是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名称。

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向西叫西经。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在同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叫做0°纬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

由于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以,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纬线都表示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互相垂直、互相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我们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经纬网来辨别方向,也可以判断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

经线和纬线还可以把地球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沿赤道切开,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把地球切开,由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球叫东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夹角的度数,就是所在纬线的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纬90°是南极,北纬90°是北极。通常人们把0°—30°称做低纬,30°—60°称做中纬,60°—90°称做高纬。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往返于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所以把北纬23°26′的纬线称做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的纬线称做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时间。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而后太阳直射点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上。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归回线上时,北半球66°34′以北地区全部为极昼时间,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区全部进入极夜。反之当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上时,南纬66°34′以南进入极昼,而北纬66°34′以北进入极夜。所以把北纬66°34′的纬线称做北极圈,把南纬66°34′的纬线称为南极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经纬网,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坐标系统,并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方向和位置,只有具备了经纬网,才有可能研究地球表面上一切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此外经纬网也是绘制各种地图的最基本要素。

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亚历山大为名的那座埃及城里,出现了一个著名图书馆,多年担任馆长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学多才,精通数学、天文、地理。他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 250千米,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公元120年,一位青年也在这座古老的图书馆里研究天文学、地理学。他就是克罗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绘制地图应根据已知经纬度的定点做根据,提出地图上绘制经纬度线网的概念。为此,托勒密测量了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和据点的经纬度,编写了8卷地理学著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描绘出来,他设法把经纬线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图”。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开始把“托勒密地图”付诸实践。但是,经过反复考察,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亨利手下的一些船长遗憾地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实都与他说的相反。”

正确地测定经纬度,关键需要有“标准钟”。制造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依靠天体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18世纪机械工艺的进步,终于为解决这个长久的难题创造了条件。英国约克郡有位钟表匠哈里森,他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完美,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第五台只有怀表那么大小,测定经度时引起的误差只有1/3英里。差不多同时,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投入了使用。至此,海上测定经度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