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桔梗的茎杆基部有灰色霉层(洋桔梗的茎杆基部有灰色霉层怎么办)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2-10 13:13 编辑:admin 257阅读

1. 洋桔梗的茎杆基部有灰色霉层怎么办

方法一:就是用小苏打和食用盐,首先把发霉变色的粘板,先用用清水清洗干净,然后撒上一点盐,用钢丝球用力的来回抹擦,这样可以把发霉的部位做一初步的清理,然后再放入小苏打,加入白醋在发霉的部位,经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消毒和杀菌,大概有10几分钟的时间即可,最后再用抹布轻轻擦一下,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清洗即可,拿出来就跟新的一样干净!

方法二:就是用高度白酒,把粘板上面倒入少许的高度白酒,然后用打火机点燃,但是需要注意点火的时候,人最好离的远一点,以免造成烧伤,这个做法是饭店经常用的方法,一般都是用二锅头,尤其是夏天经常切菜,粘板最容易变味发臭,就需要这样来清洗,等待白酒自然熄灭即可,最后再用刀头部分轻轻刮去变色以及有发臭的地方即可。

三、砧板发霉处理方法

1、春季因空气潮湿,菜板很容易生霉,所以每次用完菜板,应用洁布擦净,将其立放置在通风处晾干。如果接触面不太通风,那么砧板就容易发霉致使发黑。所以我们可以把竹砧板放在一个像碗类的器皿上或者砧板架,接触面小但同时还能支撑住砧板。这样砧板就不会发霉了。

2、竹筷子有霉点去除的最好办法是用清洗锅碗用的不锈钢清洁丝在有霉点的地方用力磨擦几下即可,用砂纸也行。但是砧板上有了霉点,如果是较浅的霉点可以用上述方法,但是如果因为木质的砧板易于渗透发霉较厉害的话就要用刨子刨下一小层才行。清除了霉点的筷子和砧板都要用水好好冲冲再用。而用水洗或者煮,会减少霉点,但是都不会彻底清除掉霉点,还有用盐水清洗也是非常有效。

3、若菜板已生老霉,可将菜板放在淘米水中或放洗涤剂等擦洗,然后用清水洗干净,立放在通风处晾干即可,但不要轻易将湿菜板放在阳光下面曝晒,以防其变形,而影响使用。

4、洗烫法,用硬刷和清水将菜板刷洗一遍,病菌可减少三分之一,若再用沸水烫一遍,残存的病菌就很少了。

5、每次使用菜板后,将菜板上的残渣余汁刮净,并保持每周往菜板上撒一次盐。

6、紫外线消毒,把菜板放在阳光下暴晒30分钟以上(这种方式要格外注意,因为过度暴晒会使砧板开裂)。

7、化学消毒,一公斤水加入新洁尔灭50毫升浸泡菜板15分钟左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洋桔梗霜霉病和灰霉病

1、洋桔梗适合春秋、季节种植

洋桔梗没有特定的种植季节,影响其种植时间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如果温度合适,那么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种植洋桔梗的。但如果是露地种植的话,春季和早秋时节是洋桔梗种植的最佳时间。

2、洋桔梗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28℃

如果选择大棚种植或者室内种植,那么只要保证洋桔梗的生长环境温度处于15—28℃之间即可放心种植。

二、洋桔梗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洋桔梗在种植时一般采取两种方式,即播种和扦插,其中播种适合家庭种植,扦插则更适合批量性的规模种植。下面就分别介绍洋桔梗怎么播种种植和扦插种植。

1、洋桔梗如何播种种植?

(1)土壤选择

播种种植最重要的就是播种介质的选择,由于洋桔梗的种子非常细小,有条件的建议选择进口泥炭来播种,没有的话可以自己用一般泥炭、蛭石、珍珠岩按照比例6:3:1的比例进行调土种植。

(2)播种后管理

播种后不需要用地膜覆盖,及时补充光照和水分、肥料,14天左右就可以出苗了,大概到了第2对真叶完全展开、第3对真叶未展开时最适合移栽和定植。

2、洋桔梗如何扦插种植?

扦插繁殖比较容易成活,选取健康的枝条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保留顶端的3片叶子即可,然后将洋桔梗枝条用高锰酸钾稀释溶液浸泡一些即可栽植在土壤中,土壤建议按照椰糠和营养土1:1的比例混合配制。

三、洋桔梗如何日常养护?

洋桔梗从播种和扦插至开花需约120-140天,顺利种植好洋桔梗之后,日常的养护也是需要比较上心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光照:每天至少要给洋桔梗提供4-6个小时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建议要补光,不然会影响其茎叶的形成。

2、水分:洋桔梗对水分也比较敏感,过多过少都不行,因此最好是采取滴灌的方式来浇水,浇至土壤湿润即可。

3、肥料:洋桔梗属于高需肥力量的花卉,因此建议每隔半个月就施肥一次(液态肥)比较好。

4、温度:温度前面又讲到应保证其生长温度在15—28℃,高温会导致花数减少,温度过低,生长就会迟缓甚至不开花。

5、病虫害防治:一般做好了以上养护之后,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会比较小,常见的洋桔梗病害有立枯病、灰霉病,发生之后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施用一些抗枯宁、万霉灵;虫害则主要有蚜虫、卷叶虫,可喷施相应农药,并保持通风。

最后,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如果种植的洋桔梗在开花之后其实可以适当采收,一般花朵开放1.5~2朵即可采收,这

3. 柑子灰霉病

一、减少灰霉病菌,减少花皮果

柑橘灰霉病喜欢低温高湿的环境。在柑橘的花期,正值低温多雨季节,当柑橘花瓣开始掉落,部分花瓣因为雨水黏附并堆积在尚未凋谢的花朵、幼果、嫩叶和受伤的枝条上,极易引发灰霉病,造成这些部位发生病害,腐烂的花瓣影响其他花朵的授粉效果;腐烂花瓣危害幼果,加重生理性落果,即使这些幼果有幸躲过落果后长大,却变成了花果,降低果实的商品性;侵染嫩叶、受伤枝条,使叶片和枝条枯萎,严重时导致树势衰弱。

因此,在柑橘花期摇花是减少病菌传播的一个重要有效方法,而灰霉病的防治要抓住谢花前后防治。但灰霉病的防治,则要认真看看了,保花保果的时候,基本都会加杀菌剂打,但是为什么,还是很多人的果有灰霉病呢?因为灰霉病的病菌比较特殊,与其他病害不同,因此用药也不同,杀其他病害有效的药,打灰霉病效果并不好,就像溃疡病也是,打炭疽的药并不能打溃疡。这也是很多人说花期明明打了杀菌剂,怎么还是有这么多灰霉花皮果,因为没用对药。针对灰霉病,要用烯酰吗啉这种成分才有效。

二、协助幼果转绿

柑橘花谢后,当幼果开始转绿,代表其获得了完全的生命力,也标志着已经安全度过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幼果转绿慢的其中一个因素是果实未获得充足的光照。如果掉落的花瓣黏附着幼果,再加上遇到多雨的阴雨天气,幼果不能及时转绿,就会容易造成生理性落果。

因此,通过摇花,摇掉黏附在幼果上的花瓣,让幼果暴露在阳光下,通过光照加快果实的转绿速度,减少生理性落果。

三、协助保果药直接喷到幼果上

花瓣摇落干净后,幼果暴露在阳光下,当我们施用保果药剂,这些药剂可以很好的将幼果覆盖,提高了药剂的活性和利用效率。

有部分果农担心摇花会把过多的花果摇落,减少挂果量。实际上,如果幼果因为摇花而掉落,那只能说明,幼果营养不足,坐果不稳,即使它躲过了摇花的“劫”,也难逃生理落果的“难”。而我们通过摇花,把本该落果的不良幼果提前摇落反倒减少了果树营养的无谓浪费,提高了营养使用效率。

4. 柑桔幼果灰霉病图片和防治

灰霉病复发率极高,如若当季感染,一定要做好清园。冬季清园时结合修剪,如有感染,一定要剪除病枝叶烧毁,花期发病可以手工摘除病花。

灰霉病高发于低温、高湿、少阳光、树势弱及花期。由于连续阴雨,让果树很难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供给养分,树势的减弱也是灰霉病高发的一大原因。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给果树补充营养,维持树势。另外,灰霉病的特性,一般都是从花开始侵染,因此也更高发与花期。判断柑橘是否感染了灰霉病,一般首要观察花朵是否产生病斑、霉层及腐烂。树势就和人的抵抗力差不多,抵抗力弱就容易感病。为了防治树势过弱,使灰霉病菌有机可乘,一定要在生长衰弱期以及植株长势差的结果期施加有机营养肥,增强树势。

要及时喷药保护,谢花期间阴雨连绵天气居多,预防灰霉病应选用持效期较长的杀菌剂。可选择药剂主要有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胺等,这些药

5. 洋桔梗根部发霉怎么办

(1)防潮贮藏法:将石灰等吸水材料置于贮藏桔梗的室内,并不断更换吸水材料,使室内保持干燥。

(2)气调贮藏法:充氮降氧是利用氮气发生器,向密闭库内充氮气,使库内氧气浓度降低,从而杀灭害虫。据试验,密封仓库,充氮降氧,使库房内充满98%的氮气,害虫就窒息而死,而且库内桔梗不会发霉变质、变色,是一种科学而又经济的贮藏方法。

充氮降氧杀虫除掌握氧气的浓度外,还需控制环境温、湿度。因为不同温湿度对害虫致死率都不同。而且在保持一定氧气浓度的基础上,还需有一定的密封时间保证,一般氧气浓度在2%以下,温度在25~ 28C时,密封时间应为15~30天,这样才能有效地杀灭害虫。

(3)密封防潮贮藏法:地面铺木板,板上铺油毛毡和草席,再铺上大块塑料薄膜,桔梗堆放于薄膜上,用薄膜包装密封,并将接缝粘接起来。

6. 番茄灰霉病危害部位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嫩茎和果柄受害花易脱落;果实发病,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严重影响了番茄的生长,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番茄叶霉病的病原为黄枝孢菌,主要是孢子随气流进行传播,种子也可带病菌。温度9℃到34℃之间,病原都能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大于70%,温度在20~25℃时发病最为快速。

叶霉病的防治主要以防为主,加强管理措施。一旦田间得了叶霉病,很难进行根除。在每次番茄浇水后,要及时加大通风量,降低田间的空气湿度,可减轻病害的发生。要经常疏理比较密的枝叶,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同时要把得病的老枝病叶及时清理出去统一销毁。在番茄种植比较多的地方,尽量联防联治,统一用药,可加强防治的效果。保护地栽培的棚内白天高温时要尽量维持在26~29℃,间隔一段时间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风口升温至30~33℃,保持2个小时左右,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加强番茄的生长管理,保持健壮的植株和生长势也用利于增加抗病能力。

及时用农药进行防治,喷药时要选择晴天上午(冬春)或下午(春夏)用药,喷药要均匀,叶面叶背都要喷,不能只打叶面,很多病害其实是从叶背浸染的。常用的主要有世高、加瑞农、阿米西达、武夷霉素、叶霉净、防霉宝等多种药剂进行喷雾或喷粉,根据说明使用即可。用药要交替使用,连续喷洒2~3次。保护地还可使用百菌灵清烟熏雾剂进行熏杀。

7. 柑桔灰霉病图片

在实验室和贮藏库条件下,对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和咪鲜胺混剂防治柑橘绿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00或1000mg/L嘧霉胺单剂、500mg/L嘧霉胺+500mg/L抑霉唑或500mg/L嘧霉胺+500mg/L咪鲜胺混剂在接种后12~18h进行浸果处理,对由抑霉唑抗性或敏感菌株引起的绿霉病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超过94%;500或1000mg/L的抑霉唑对敏感菌株的防效在93%以上,但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低于70%。

贮藏库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具抑霉唑抗性菌系的贮藏库中,上述质量浓度的嘧霉胺单剂、嘧霉胺与抑霉唑、或嘧霉胺与咪鲜胺混剂对绿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抑霉唑单剂;而在不具抗抑霉唑菌系贮藏库中的防效则与抑霉唑相当。由此认为:嘧霉胺可作为抑霉唑的替代药剂应用于柑橘的采后处理,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500~1000mg/L,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抑霉唑或咪鲜胺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