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的猪因为拉肚子,时间拖久了的了烂肠瘟,就是说的慢性猪瘟,身上有紫色斑点出现,没有传染性,同圈的

山里向茶   2023-09-03  编辑: admin  237阅读  栏目:口蹄疫

一、家养的猪因为拉肚子,时间拖久了的了烂肠瘟,就是说的慢性猪瘟,身上有紫色斑点出现,没有传染性,同圈的

赶快隔离,严禁病猪与健康猪接触或串入健康猪舍,以及其他动物乱串。

烂肠瘟又名猪霍乱,科学名叫“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它以体温升高,稽留热。少食或不食吃,喜饮水,喜吃青嫩饲料;精神沉郁,拱背,寒颤、卧地不愿走动,互相拥挤或钻入垫草内;粪便呈球状或拉稀,以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在耳、颈、腹、四肢等处出现紫色斑点为特征。猪烂肠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易感染。

1 感染特点

猪烂肠瘟的感染一般是由于防疫疏漏,气候剧变,环境改变,长途运输,小猪引进异地饲养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应激失调最易引起发病。一旦感染,其患猪又是该病传播、扩散、蔓延的主要传染源,其具体传染方式有:(1)健康猪与病猪直接接触;(2)饮水、场地、饲料、用具等被病猪的唾液等分泌物污染;(3)病猪的粪尿污染;C4)误食用带猪瘟病毒的猪肉传染;(5)用未经煮沸消毒的剩肉菜汤喂猪;(6)买卖与运输猪只未经消毒处理;(7)注射过猪瘟疫苗的医疗器械未经消毒而再次使用;(8)昆虫飞、爬过患猪污染物及排泄物,再飞、爬接触健康猪及其健康猪的食用物品;(9)人和其他动物到发生猪瘟病的地方带来此病毒等引起猪烂肠瘟的发生与传染。

2 临床症状

猪烂肠瘟潜伏期一般为2~8 d,但有的患猪潜伏期较长。症状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3型。

2.1 最急性型病猪突然死亡,无明显临床症状。

2.2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热。病猪精神萎靡不振,常卧地。无垫草的圈舍患猪相互拥挤打堆,有垫草的圈舍患猪爱钻入垫草内,或呆立卧墙角边。眼结膜充血,有的眼睑有脓性分泌物。病初排干硬粪球,后腹泻,或拉稀与便秘交替发生。粪便带有黏液或黏膜,有的带血。患猪逐渐在耳、颈下、腹部及四肢出现紫红色斑点,但有的只在耳和两后肢下部出现紫红色斑点。这是显性猪烂肠瘟特有的出血紫斑点。

2.3 慢性型一般潜伏期10~20 d后才表现若明若暗的临床病状。也有由急性转为慢性的,慢性猪烂肠瘟病程长,病猪逐渐消瘦,食欲反常,体温时高时低,有时正常。耳尖发凉或微热,呼吸浅表,眼结膜潮红或苍白,轻微寒颤、打抖,拱背缩腰或不明显,行动呆滞不稳,相互堆叠或钻入垫草里。先便秘后下痢或先拉稀后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粪便带有肠黏膜或不明显,病猪有拱吃污物的特点,但有的无此特点。隐性猪烂肠瘟体表皮肤一般无明显变化。

3 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外观,边缘出血,切面隆起,严重者成黑红色;扁桃体肿大,严重充血、淤血;喉头出血,口角黏膜有坏死灶;心包膜、心脏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心内膜充血;脾脏边缘梗死,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肾脏苍白,表面有出血小点,肾皮质、髓质有出血点;盲肠、结肠有大小不等纽扣状溃疡,肠浆膜有坏死灶;胃底部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斑点;皮肤有充血斑点,皮下脂肪有出血点,有的在耳、颈、腹部及四肢等处形成红色或紫红色出血点,但有的只在耳与两后肢下部出现发绀斑点。

4 防治措施

(1)因目前该病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所以只有认真搞好猪烂肠瘟的免疫接种和检疫,增强猪只对猪瘟病的免疫力,检出猪瘟病猪要及时处理,才是防治猪烂肠瘟发生的有力措施。

(2)要制订防疫计划,认真搞好春秋两季的定期免疫接种和平时新增猪只的免疫,杜绝迟免、漏免。猪瘟疫苗接种后4 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仔猪最好在断奶后接种免疫,在哺乳期接种免疫不可靠,因哺乳仔猪带有母源抗体干扰。

(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清洁卫生,同时搞好用具及环境卫生,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从而增强猪只的抗病力。

(4)随时搞好圈舍、场地、用具等的定期消毒灭菌、灭鼠、灭蚊蝇虫害等。

(5)平常要随时做好猪舍的观察和检疫,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即隔离饲养、观察、防治,或(焚烧深埋)销毁。

(6)严禁病猪与健康猪接触或串入健康猪舍,以及其他动物乱串。

(7)凡被患猪污染的圈舍、垫床、垫草、饲槽、饲料、饮水、场地、用具等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8)病猪排泄的粪尿要收集起来进行消毒发酵处理。

(9)买卖与运输猪只的车辆和人员都要进行严格消毒。

(10)不准外来人员和动物随便进入猪场和圈舍内,以防疫病的传染。

二、猪有哪些温疫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三、猪不吃食,发高烧,没有精神,猪得了什么病?

你好:

一、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极高,猪不分年龄品种,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一般2-10天发病。

症状:最急性型:突然发病,高温个退(41-42℃),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

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0.5-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浓肿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仰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公猪包皮积尿,挤压时流出白色浑浊异臭尿液。病猪一周左有死亡。

慢性型:急性不死转为慢性。病猪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不起,行走摇晃,有时轻热,便秘腹泻交替,一般难以恢复。

防治:无特效药,主要靠预防。

1、每年应在春秋两季进行猪瘟疫苗防疫注射。仔猪在吃奶前注射疫苗效果好。

2、猪舍、用具等用2%烧碱或20%石灰乳或30%草木灰水消毒。病猪应隔离,死猪应深埋或烧毁。

3、坚待自繁自养。从外地购进猪,要注射猪瘟疫苗并隔离观察3周,健康无病方可合群。

二、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往往突然发病,很快波及整个猪群。一般呈良性经过,病程短,一周左右可自愈,有并发症时可引起死亡。各种猪对本病易感,尤其是外国良种猪多发。本病多发于天气骤变的冷湿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

防治:在阴雨潮湿和气候剧变的季节,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清洁、防寒、保暖,定期驱虫,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饲料,用10-20%石灰乳消毒栏舍。 很高兴为您服务,满意望采纳谢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