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种植后落叶,枯死,是什么原因?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0-22 04:46 编辑:admin 307阅读

一、雪松种植后落叶,枯死,是什么原因?

你好

一、原因:

雪松的病虫害主要有三种:雪松枝干枯萎病、雪松溃疡病和松褐天牛蛀食树干。

二、防治方法:

(一)加强栽培管理

1.栽植前树穴换土 :在一些土壤条件不理想的地方栽植雪松,必须在栽种前将树穴中的土换入经筛选配制好的土。

2.适时施肥:施肥量可根据树体的大小酌情考虑。一般15年生树可以一次株施250克复合肥,春秋各施一次。防治病害时一定要配合施肥,施肥时应注意春季多用含氮量较高的肥料,秋季则必须多施含磷、钾较多的肥料。建议用水溶肥,吸收快,肥效好,肥料利用率高。如沃叶水溶肥

3.合理灌溉 :干旱季节及时开穴浇灌,且一定要浇透,等干透后再浇第二遍;雨季及时排水;封冻前要浇好冻水。

4.降渍排湿: 雪松病害常在雨水多、土壤潮湿的环境下发生,水多则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因此在防治中可根据病害的发生特点,进行松土、除草和排水降渍,能抑制病菌的繁殖扩散,促进植株迅速恢复生长。

雪松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控制雪松病害蔓延的重要措施。对雪松枯梢病有效的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4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多菌灵井冈霉素胶悬剂1500倍液等。

于4-5月份喷洒植株的叶、梢、枝,发病轻的地方可喷1-2次,用药间隔为15天,发病重的地方每隔10天喷1次,直至病情得到控制。

有腐烂病斑的树要用刀刮去病斑,再涂刷药剂。如果发现根颈处有腐烂现象,则要用同样浓度的药液开穴浇灌,每月一次,一般要3-4次。

二、苗圃地雪松树叶子发黄怎样防治?

1.冬季叶尖发黄,可以不管。属于正常。

2.如果全株发黄,可能是干旱湿涝肥害。

3.如果是老叶发黄,也属于正常。

处理办法,秋季不要施化肥,风口可以用风障,干旱湿涝,正确浇水就可以了。

现在是冬季,温度低,因此这类发黄的现象会很多,因此做好保温措施很关键,另外浇水时候不要大水浇灌,要争取在晴天上午浇水。如果需要药物配合的话我推荐使用复活生命素,

本品属于高科技生物产品,由5种菌素复合而成,能够显著地促进植物根、茎、叶、果实的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1、迅速消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反复发生的,用一些常规杀菌剂效果不良的疑难杂症,使用本品3-5天见到效果。

2、对黑根、烂根、沤根、红根、黑茎、根癌、根肿、死秧、黄枯萎,猝倒、立枯、僵苗、菌核、条纹、白粉等现象有特效。

3、调节不良情况下的生长,对于低温、冻害、冰雹砸伤、嫁接伤口、水涝、旱灾,盐碱和除草剂等药害影响的植物,很快修复受侵害的细胞,恢复正常生长。

4、加强作物光合作用,对于小叶、黄叶、卷叶、花叶、花少、小果、长势慢等病毒和缺素现象有消除作用。

使用方法:本品每袋兑水20公斤,搅拌均匀后对叶面、茎秆、根部全株喷施。

严重病情结合灌根,每株100-200克,(具体问当地植保专家)灌完后在根部覆盖新土。

三、雪松叶子发黄了怎么治?

积水的原因

如果种植雪松的盆中有积水的话,那么肯定会导致雪松叶子的发黄,如果盆中有积水,就会引起土壤中的缺氧,使雪松的根部腐烂,由此就会导致雪松的叶子变黄。

解决办法

及时处理盆中的积水,浇水不要过量。

缺水的原因

雪松是一种比较耐旱的植物,但是干旱的环境对于雪松的生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解决办法

要控制给雪松浇水的量,不要太多,也一定要保证雪松日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勤浇水。

污染的原因

环境污染状况对于雪松的成长也有着及其密切的联系,受污染的雪松就会出现叶子变黄的状况。

解决办法

将雪松放置在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的环境中。

生长空间狭隘的原因

雪松是一种比较庞大的植物,随着年份的增长,雪松所需要的营养空间就会变大,地下空间的狭隘会造成叶子变黄。

解决办法

随着雪松的生长及时的给雪松换盆,保证雪松根部所需土壤的空间以及营养。

菌类感染的原因

如果雪松身上有伤口或者是雨季时间比较长的时候,霉菌的感染情况发生,就会出现叶子枯黄的现象。

解决办法

要及时摘除雪松多余的枝条,以便减少蒸发量,缓解、解决雪松被霉菌侵害的状况。

繁殖苗留床1-2年后,即可移植。移植可于2-3月份进行。植株需带土球,并立支杆。株行距从50厘米至200厘米,逐步加大。生长期追肥2-3次,一般不必整形和修枝,只需疏除病枯枝和树冠紧密处的阴生弱枝即可。可喷洒苯来特或代森锌防治灰霉病,喷洒氧化乐果、敌百虫等防治蚧类及蛾蝶类害虫。

性土均能适应,于粘重黄土及瘠薄干旱地上也能生长;但在积水洼地或地下水位过高处,则生长不良,甚至会死亡,系浅根性树种。易被风刮倒。幼叶对二氧化硫极为敏感,抗烟害能力很弱。幼龄苗生长缓慢。通常雄株在20龄以后开花.而雌株要迟上30龄以后才开花结籽。因花期不一,自然授粉效果较差。通常需预先采集与贮藏花粉,俟雌琼花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才能获得较多的优质种子。一般用播种或扦插繁殖。播种叫可于3月下旬进行,播种量每亩5公斤左右.约15天萌

芽出土。幼苗需搭棚遮荫。扦插一般都在春秋两季进行。插穗基部如以500PPm的萘乙酸浸润5分钟,则能促进生根。插后应架设1-2层荫棚,并覆盖塑料薄膜,严格遮荫。插后约30~50大叶形成愈伤组织。这时,可以以0.2%的尿素液和0.1%的翠姆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施肥。繁殖苗留床1-2年后可移植。移植叶于2-3月进行,植株需带个球,并立支竿。初次移植的株行距约为50厘米,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应扩大到1-2米。生长期应施以2-3次追肥。幼苗期易受病虫危害,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害最烈、其它害虫有蛴螬、大袋蛾、松毒蛾、松梢螟、红蜡蚧、白蚁等,要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