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鸡球虫病?

山里向茶   2023-02-07  编辑: admin  292阅读  栏目:新城疫

一、如何治疗鸡球虫病?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方能奏效,稍有迟疑,就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青霉素 每只雏鸡用青霉素3000~6000单位,溶于水中,每500只雏鸡用清水3000~4000毫升,可以给雏鸡饮用;也可以一半饮用,一半用来混合饲料,饮水最好能在1~2小时内饮完。连续用药3天,效果最佳。

(2)金霉素 雏鸡的剂量为每日每只鸡2~4毫克,或者按0.02%的比例添加金霉素,还需加0.05%的钙一同和在饲料中搅拌均匀,连喂4天效果最好。

(3)呋喃唑酮(痢特灵)按照0.03%~0.04%的浓度加入水中饮用或加在饲料中,预防量的浓度为0.015%~0.025%连续用药4~7天即可。

(4)百球清口服液 2.5%的口服液稀释1000倍,连续饮用1~2天效果较好。

(5)磺胺氯吡嗪钠 可以通过饮水或饲料喂服,饮水治疗量为每千克水加药1克,严重的可以到1.5~2克,加入饲料中的剂量为每千克饲料加2克药,均匀搅拌,治疗用药时间连续用药3天,停2天再用3天,即可痊愈。

(6)中国抗球虫药(1.0%马杜霉素铵)该药可加在饲料中饲喂,每吨饲料加500克,一定要逐级均匀搅拌。

以上的6种药物是最为常见的,无论什么药物的使用都应注意经常更换药物种类,这是因为球虫极易产生抗药性。另外还应注意,肉鸡在屠宰前,蛋鸡产蛋前7~14天都应停药,否则在肉蛋中就有药物残留,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鸡球虫病用什么药物效果好

鸡球虫病的用药如下:

1、氯苯胍:预防按30~33

mg/kg浓度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按60~66mg/kg混饲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2、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连用2~4周;治疗浓度为250

mg/kg,连用1~2周,然后减半,连用2~4周。应用本药期间,应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不超过10

mg为宜,以免降低药效。

3、硝苯酰胺(球痢灵):混饲预防浓度为125

mg/kg,

治疗浓度为250~300

mg/kg,连用3~5d。

4、莫能霉素:预防按80~125

mg/kg浓度混饲连用。

5、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预防按60~70

mg/kg浓度混饲连用。

6、地克珠利:预防按1ppm浓度混饲连用。

7、马杜拉霉素(抗球王、杜球、加福):预防按5~6

mg/kg浓度混饲连用。

8、尼卡巴嗪: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育雏期可连续给药。

资料:

1、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

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

2、鸡球虫的发育,鸡球虫的发育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无性阶段,在其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以裂殖生殖进行;

②有性生殖阶段,以配子生殖形成雌性细胞、雄性细胞,两性细胞融合为合子,这一阶段是在宿主的上皮细胞内进行的;

③孢子生殖阶段,是指合子变为卵囊后,在卵囊内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称为感染性卵囊。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体内进行,称内生性发育。孢子生殖在外界环境中完成,称外生性发育。鸡感染球虫,是由于吞食了散布在土壤、地面、饲料和饮水等外界环境中的感染性卵囊而发生的。

3、鸡球虫的感染过程,粪便排出的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约经1~2d发育成感染性卵囊。这种卵囊被鸡吃了以后,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子、配子、合子。合子周围形成一层被膜,被排出体外。鸡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使上皮细胞受到严重破坏,遂引起发病。

4、症状,急性小肠球虫肠管粗有密集出血点,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葫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粘膜。

三、鸡球虫病的防治

鸡球虫病对于养殖朋友来说都不陌生,该病是由艾美尔寄生虫寄生在鸡肠道内,引起鸡肠道粘膜受损、病变所导致。鸡球虫病多发生在18-50日龄的雏鸡,发病原因多为鸡舍湿度过大,垫料没有及时更换,另外带虫鸡拉出的粪便被别的小鸡啄到,也会导致该病迅速传染。下面主要为大家分析小鸡球虫病怎么治,鸡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一、鸡球虫病的症状

病鸡发病初期羽毛松乱竖立、呆立、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下痢,排带血或全血的稀粪便,发病后期两翅下垂,共济失调,倒地痉挛死亡。发病鸡群鸡只的生长发育、产蛋性能和增重都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判断(诊断)小鸡得球虫病?可以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或粪便图片检验到球虫虫卵,根据具体的症状与病理变化即可确诊球虫感染。

二、剖检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小肠增粗,浆膜有白斑点和出血点,肠粘膜受损、肿胀;盲肠肿大、膨胀,呈暗红色或棕红色,肠壁增厚,内有血液和干酪样物质。

三、防治技术

1. 疫苗免疫

可以使用强毒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进行免疫,可以在肉鸡出壳后的第3,8,16日拌料或饮水,种鸡、蛋鸡选择在低3、10、20日拌料或饮水。注意疫苗免疫只能用于前期预防球虫病的发生,不能用于紧急免疫。

2. 环境卫生

患球虫病的病鸡及时隔离开,保证鸡舍内的环境干燥、卫生,因为球虫的抵抗力非常顽强,因此除了使用热水或碱水进行消毒外,要尽量控制湿度为21%-33%,温度为18-40的鸡舍环境,1-5天内球虫即可死亡。勤更换垫料,避免长期不更换垫料造成鸡感染球虫病。保证饲料和饮水干净清洁、舍内良好的通风、适当的鸡群密度。

3. 药物防治

使用球虫专用药――白球痢康,防治鸡小肠球虫、盲肠球虫病的发生,防止全群感染,控制病鸡血便、降低伤亡;改善鸡群饲料样、胡萝卜样、血样粪便,治疗小肠、盲肠肿大、出血充血;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鸡球虫病(Coccidiosisin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

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

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地面养殖鸡比网上、笼养鸡易发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

预防控制:

(1)加强饲养管理

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1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

(2)药物防制

由于不同类型球虫表面抗原差异显著,目前市场上鲜见有效的抗球虫疫苗。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通常采用2~3种抗球虫药拌料交替使用,以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

雏鸡患上球虫,轻者会出现无目地奔跑尖叫,拉西红柿或胡萝卜样条状粪便,缩头呆立、羽毛松乱等肠毒综合症.重者拉血便、肛门滴血、鸡冠白、皮肤干,导致死亡,一般都是用磺胺类药物、地克珠利、青蒿等治疗,而我在一次育雏当中,由于失误,我忘记了使用球虫药,却意外地发现保健液预防球虫效果相当好,整个育雏期从没出现球虫,于是我咨询了钟启平老师,钟老师也做了肯定。

我的方法是:进雏第一天水中加百分之十的保健液,以后每增加一天加百分之一的保健液,直到加到百分之二十,一直用到育雏结束,或者使用到不需要保健液的时候,有一次育成鸡八十天,由于地面潮湿,又出现了球虫症状,早上在水里加入了百分之五十的保健液,第二天症状明显减轻,又连续喂了两天,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但是鸡却出现腹泄现象,但鸡群精神状态很好,保健液恢复正常量饲喂以后,腹泄现象消失。我认为是突然大剂量微生物进入肠道以后,肠道出现了排异反应而出现的一时性应激腹泄,而不是病理性腹泄。

我认为保健液预防球虫主要是有机酸起的作用,因为中医理论“寄生虫遇酸则伏”,可能是有机酸降低了肠道PH值,改变了球虫的生活环境,在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占位、繁殖、拮抗来抑制球虫的生长,进而达到了预防球虫的目的。

4、现在的季节阴雨天气比较多,鸡群容易感染肠炎和球虫,我养鸡5年,这个病在我鸡群里很少发生,也很少给我带来损失,因为我经常用河南得康的“正肠+球剑”预防。

现在的季节阴雨天气比较多,鸡群容易感染肠炎和球虫,我养鸡5年,这个病在我鸡群里很少发生,也很少给我带来损失,因为我经常用河南得康(斯普瑞)“正肠+球剑”预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