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不是金银花?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08-17 04:34 编辑:莫致 313阅读

一、菊花是不是金银花?

这是两种不同的药材,两者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菊花属于清热解表药,金银花属于清热解毒药。

【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痛等证。本品能清上焦风热,清头目。常与桑叶相须为用,并配伍薄荷、荆芥等品,如桑菊饮。

2. 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本品能餐肝明目。常与桑叶、蝉蜕、夏枯草等配伍。亦可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昏暗证,常与枸杞子同用以养肝明目,并配伍地黄等补肝肾药物,如杞菊地黄丸。

3. 用于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本品能平肝息风。常配伍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同用。

【用量用法】10〜15g,煎服或入丸散。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 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寒者。本品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之效。常与荆芥穗、连翘配伍,以增强其疏散淸热之力,如银翘散;若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以银花与石膏、知母、连翘等同用,则泻火解毒作用尤为显著;若热入营血,证见斑疹隐隐、舌绛而红、神烦少寐者,以本品与丹皮、牛地黄合用,可共奏清营护阴、凉血解毒之 效。

2. 用于疮、痈、疖肿。本品为外科常用的淸热解毐药。可单用,亦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以加强解毒消肿作用,如五味消毒饮;或以鲜品捣烂外敷亦良。又适用于肠痈证,常配伍苡仁、黄芩、当归等,如清肠饮。 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制成银花露,可淸热解暑,并淸头目。

3. 用于热毒泻痢,下痢脓血之证。单用生品浓煎频服,有解毒、凉血、止痢作用。重证可配伍黄连、白头翁、赤芍。

【用量】10〜15g。外用适量。

菊花跟金银花完全不一样的花种,也很容易辨认。

二、菊花的含义是什么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我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欧洲,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又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至东邻日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海相隔之遥,搭上这些保藏运输的高昂费用,居然也能获利颇丰;这是由于日本对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国内供不应求。在日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离世,也常常要用到两三万枝菊花;更何况一个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与国外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主观地以自然山水来对应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三、菊花的意思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明刊本《唐诗画谱》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