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用什么农药效果最好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2-12-04 23:29 编辑:admin 229阅读

一、青枯病用什么农药效果最好

草莓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建议络氨铜或者喹啉铜或者噻森铜等等铜制剂灌根,同时叶面喷雾细菌性农药如中生菌素或者噻唑锌或者春雷霉素等等加+叶面肥。(严重的蔓部症状也可以同时结合高浓度的上述产品涂抹蔓部病部或者注射)

此病害以灌根防治为主,叶面喷雾防治为辅,得病后作物传导输送水肥能力差,叶片打药混合叶面肥补充能量。

严重的拔除吧!而后原处土壤使用上述农药消毒处理。

最好早早预防,定植当天用络氨铜等等铜制剂灌根预防最好。

番茄青枯病是一种会导致全株萎蔫的细菌性病害,当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叶片凋萎,中部叶片最后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发病后,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即凋萎。如气温较低,连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时,病株可持续1周后枯死,但叶片仍保持绿色或稍淡,故称青枯病。

常年连作、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土壤偏酸、钙磷缺乏、管理粗放、田间湿度大的田块发病较重。年度间梅雨多雨、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越冬,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该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果及带菌肥料也可带菌,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在植株体内的维管束组织中扩展,造成导管堵塞及细胞中毒致叶片萎蔫。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喜兰特喜百农细无踪,属于细菌性治疗剂,主要成分是细黄链霉菌,增效成分有阿奇霉素,中生细菌,链霉素。功效为防治角斑病、青枯病、软腐病、溃疡病、穿孔流胶病、白叶枯病等作物所有细菌性病害。稀释800-1000倍,均匀喷雾。

二、如何做好青枯病防治

初期用77%可杀得4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农用抗菌素120按3000―4000倍、25%络氨铜500倍进行灌根,每株300―500克.

栽培马铃薯,应选用无病种薯,用200倍的甲醛液浸泡1.5―2小时,取出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种薯切块时,切刀要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青枯病特效办法,只能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药剂仅能控制病情,减轻危害.

(1)当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消毒。②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4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或农用抗菌素120按3000―4000倍、25%络氨铜500倍进行灌根,每株300―500克.③对田间发病株达80%以上,没有生产管理价值的进行毁种。 防治方法 预防方案 治疗方案 发病中前期 发病中后期 甲霜恶霉灵或恶霜嘧铜菌酯30ml兑水15公斤,进行灌根,7―10天灌1次,连灌2-3次。具体详见产品说明书。 枯利消30ml+恶霜嘧铜菌酯25ml兑水15公斤,进行灌根,7天灌1次,连灌2―3次。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地上部分按40ml兑水15kg喷雾,每7天用药1次,喷雾时,每15公斤水可加30g鱼蛋白。 病情严重时,为了见效更快,在灌根或喷雾时,可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30%高科恶霉灵50ml+15克福美双或甲霜灵•锰锌25g或20%叶枯唑20g。 4.生物防治

栽培前,向植株内注入非致病性青枯菌,以占据青枯菌的生态位,使致病性青枯菌无法进入植株。经试验,预先植入非致病性青枯菌的茄子,全部没有出现青枯病。此方法在2005年被发现。

三、怎么防治植物青枯病?

1.加强检疫和选用抗病品种

对甘薯青枯病应采取以实施检疫为前提,换种抗病高产良种,繁育无病种苗和实行轮作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病区种苗、种外调。因地制宜选用抗病、高产良种,建立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苗。如华北48、高农选1号和3号、南农11号、台农46和31、红心企农、普薯6号、广薯15等品种对病原细菌都有明显的抗性。这是控制青枯病危害最根本的策略。

目前在中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烟草品种中,K326是比较抗病的。虽在推广年限较长的烟区其抗性有所减退,但对稻田种烟和新推广的烟区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他推广品种如G140、Coker176,G80、K346、K394等都有一定的抗病性,其中K346抗性和品质均较好,适于病区种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牛津26D101、南雄青梗Quarry、南雄青梗00等杂交1代及广黄54等都具有一定抗病性。已报道的抗病品种还有Coker187~Hicks、Coker213、Va770、Ga469、以及SC7等。近期日本报道的F114、F115等品系、韩国报道的KB101、美国报道的NC729、澳大利亚报道的Lynck等都具有中等以上的抗性,而且这些品种(系)中的大多数同时具有兼抗其他病害的作用。但迄今为止所选育出抗青枯病的品种大多数品质都不十分理想,所以在选用和推广一个抗病品种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示范试验。

木麻黄、木棉、桑树、番茄、茄子、烟草和花生等植物的青枯病菌能与桉树交互感染,种植过这些作物的土地不宜选作桉树苗圃地或用作营养土基质。最好采用火烧土或黄泥心土作营养土基质。若用土杂肥时应充分堆沤、腐熟,并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消毒后才能使用。

2.轮作

由于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轮作对防治青枯病是非常有效的。旱地轮作至少3年以上,要与非感病作物如绿豆、大豆及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烟区提倡水旱轮作。由于青枯菌是好气性细菌,长时间被水淹没就会窒息死亡。因此,实行烟―稻―稻隔年水旱轮作对防治青枯病效果良好。在病区,要求选用从未种过烟草和其他感病作物的稻田作苗床,培育无病壮苗。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集约型漂浮育苗。

3.加强田间管理

烟地深挖沟、高起垄、疏通沟渠、排灌分家、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不过于潮湿,促进根系生长良好,提高抗病性,并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在大田移栽和中耕培土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对根系及茎基的损伤,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适当增施锌、硼肥,对防治青枯病有一定作用。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控制黑胫病及根结线虫病,可减轻危害。烟草生长季节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并撒施少许石灰于病穴中消毒,以减少病菌的传播蔓延。烟叶收摘完毕后,应将病株连根拔起集中处理,不要撒落田间或还田作肥料,以减少翌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及时防治地下害虫、线虫及其他根茎病害,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

清除病残体,避免连作。轮作一般发病地实行3年,重病地实行4~5年与瓜类作物的轮作。有条件的地区与禾本科作物特别是水稻轮作效果好。

对于树木青枯病,发病的林地,应开沟排水,隔离病株,减少地表径流传播病菌。砍伐重病株,清除病根、枯枝,集中销毁。病穴用石灰或硫酸铜消毒。

深翻晒土,增施优质有机肥和增施磷、钾肥。高畦深沟植菜。适当施用石灰降低土壤酸度,适当调节播种期,春植番茄可适当早播种,秋植番茄适当推迟播种,使开花结果的感病阶段避开高温、多雨有利病害流行的季节。

调节酸碱度,结合整地施用适量的生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可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50%琥珀酸铜(DT)、20%克枯灵400倍药液灌根,每株50~100mL,每隔10~15d1次,共2~3次,均有一定防效。

近几年,福建、广西等地试用90%乙霜青1000~15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达50%~80%或更高,优于以上几种药剂。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烧毁。病穴可灌注甲醛50倍液或20%石灰水消毒,也可于病穴撒施石灰粉。在发病初期喷施100~200μg/mL的农用链霉素或抗菌素4015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3~4次,也可用40%叶枯宁1000倍液灌根或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g,每隔10~15d灌1次,连续灌2~3次,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

5.微生物和生态防治

目前,微生物和生态防治已成为青枯病防治研究的热点。利用颉颃性微生物包括荧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枯菌无致病力产细菌素菌株、噬菌体等报道较多,但应用于生产实践还要做许多工作。湖南农业大学利用筛选到的颉颃菌用于烟草定植时浸根和灌根,移栽后2个月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生态防治主要体现在土壤添加剂的施用上,它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促进颉颃性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如台湾用甘蔗渣、谷壳、尿素、矿灰等有机、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配制的土壤添加剂(称S-H混合物),于番茄播种前1周施于穴内,可以大大降低青枯病的发病率。

6.嫁接防病

利用抗病的砧木嫁接方法防治青枯病。浙江、上海等地用番茄抗病野生砧木嫁接当地主要栽培品种,防治青枯病效果高达100%,且增产1~7倍,对番茄品质无影响。台湾利用嫁接技术防治茄子青枯病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