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好野生鲎?

山里向茶   2023-05-07  编辑: admin  295阅读  栏目:碳氢农业

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盘纪就出现,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那个时候原始鱼类才刚刚出现,恐龙还不知道在哪里。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鲎第一对附肢呈螯状,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因含有铜离子,鲎的血液为蓝色。一只鲎的长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鲎的生长周期很长,要13年才能成年繁殖下一代。而且鲎必须在洁净的沙滩上产卵,鲎受精卵又必须在带泥质的沙滩中才能孵化。就算鲎找到了这些合适繁殖后代的地方,自然孵化率也是极低的。所以要加大监管力度,不能让人随便买卖食用保护动物;对渔民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1、首先是保护它们的野外种群和个体,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分布区内满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包括食物、水、隐蔽物、栖息环境、繁殖条件等 ;

2、栖息地的保护 保护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取食区域、繁殖条件、求偶或迁徙通道,是恢复濒危动物种群的重点工作;

3、建立救护和繁殖种群 对很难在自然状态条件下繁衍或是种类数量已经达不到自然扩大种群的濒危动物。应特别批准救护繁殖单位采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饲养的自然繁殖,为濒危动物扩大种群创造条件;

4、减少和消除不利因 人口的增长,粮食产地的开垦,城市的扩大,湖泊、湿地的开发、森林的减少、河流的污染,这些人为因素和经济活动却无时不在干扰和影响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应当采取必要和有效的措施,限制、减少和延缓这些不利因素对野生动物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为各种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376种,两栖类约284种,鱼类约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0%。此外,我国已定名的昆虫有3000多种。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到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因而保存有大量的特有物种。据统计,约有476种陆栖脊椎动物为我国所特有,占我国陆栖脊椎动物种类数的19.42%,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两栖类为特有种;大熊猫、金丝猴、朱、华南虎、羚牛、藏羚羊、褐马鸡、绿尾虹雉、白鳍豚、扬子鳄等均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和植物。

中国政府最近采取严厉措施制止滥捕滥杀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鲎。 滥捕滥杀这种珍贵动物的现象在沿海地区非常严重。中国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由于受到海洋环境污染的威胁,鲎在日本等国沿海正在消失。但这种动物面临的真正危险却来自不法之徒。 国外文献表明至少有11种迁徙鸟类及部分鱼类以鲎卵为主要食物,因此鲎也是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鲎数量减少,将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部分生物学家及鲎试剂厂家等已向国家建议设立鲎保护区及立法保护鲎。 因此鲎是保护动物,你遇到的那种情况是违法的。 记住如果你发现了鲎,请保护它.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梁爱洲介绍,中国鲎已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按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来管理,也是广东、广西的省级保护动物。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3亿多年前的泥盘纪就出现,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那个时候原始鱼类才刚刚出现,恐龙还不知道在哪里。鲎由三部分组成:头胸甲略呈马蹄形(故名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两侧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长的尾剑。鲎第一对附肢呈螯状,有四对足,分类学上称为有螯动物。因含有铜离子,中华鲎的血液为蓝色。

一只鲎的长大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鲎的生长周期很长,要13年才能成年繁殖下一代。而且鲎必须在洁净的沙滩上产卵,鲎受精卵又必须在带泥质的沙滩中才能孵化。就算中国鲎找到了这些合适繁殖后代的地方,自然孵化率也是极低的。而中国鲎的成长历程也要经历非常多的意外,在鲎长大之前,它有许多的天敌,鱼类、海龟、飞禽会将它当作美餐。而鲎是很难养殖的,主要是因为生长期太漫长。

十年耕耘鲎卵孵化率提高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鲎的资源在硇洲岛还是比较好的,那个时候有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来硇洲岛调查鲎的资源情况,台湾人对鲎的重视、保护态度,大大提高了梁爱洲对鲎的保护意识。

后来,随着沿海滩涂的开发,人们在港湾围网养殖、挖沙,鲎产卵、孵化的场所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许多成年鲎无法上岸产卵,或者随便产卵导致孵化率大大降低,近年来,鲎的资源被严重破坏。所以,他在2009年开始与当时海大的廖永岩老师合作研究鲎的孵化、培育。

一开始,鲎苗的孵化率非常低。梁爱洲研究发现,许多鲎卵是因为缺氧而导致死亡,为了提高受精率与孵化率,梁爱洲改造了养育的设施和环境,解决了鲎卵受精及受精卵孵化的缺氧问题,使鲎卵的受精率与孵化率大大提高,现在鲎卵孵化率达到八九成,比第1年的50%提高了30%-40%。

2010年,梁爱洲的鲎苗培育基地被国家农业部纳入水生野生动物鲎的种苗供应单位,另一家供应单位在福建,全国第1批仅有这两家。十年来,梁爱洲在国家支持下,每年孵化培育鲎苗,并且将一些培育两年以上的鲎苗放流入大海,增殖水生野生保护动物鲎的资源,梁爱洲不仅按质按量完成国家的任务,还会多培育50%-60%的鲎苗一起无偿放入大海。从去年开始,他参与北部湾大学修复北部湾鲎资源的项目,计划在2018至2020三年内,放流220多万鲎苗入大海。

倡议大家别再吃鲎

生长缓慢,繁殖场所也被人为大肆破坏,梁爱洲呼吁大家别再吃中国鲎这种“生物活化石”,不要过度开发沿海滩涂,给鲎等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留出一块休养生息、繁殖后代的净土。

对于湛江的酒楼食肆可以吃鲎的这种现象,梁爱洲表示非常的痛心,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不能让人随便买卖食用保护动物;对渔民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特别要对一些利用鲎的蓝色血液提取“鲎试剂”的生物公司加强监督管理,要学习美国等地严格要求,对鲎的血液抽取不能超过30%,并且要监管他们将抽血后的鲎及时放归大海。

从繁盛到濒危,只需一瞬间

鲎是一种古老的海洋动物,距今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经过了多次物种大灭绝的考验;时至今日,世界上共有四种鲎:美洲鲎(Limulus polyphemus)、南方鲎(Tachypleus gigas)、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三棘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也就是中国鲎)。可正是这种久经考验的古老的生物,在最近的几十年,其中之一的中国鲎,却因为人类的过度利用而成为了濒危物种。

中国鲎曾经遍布中国南方沿海地区,自浙江到海南都有数量巨大的野生中国鲎种群的分布。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对鲎的利用仅限于沿海渔民“偶食鲎”、或者用鲎壳制作水瓢、锅铲、辟邪用的虎头牌等。现在,沿海的渔民们还时常能想起,几十年前,每当夏季来临、大潮之际,成对成对的成年中国鲎就会挤满海滩交配产卵。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鲎的命运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上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鲎的血液可以制作成一种重要的细菌检测剂――鲎试剂,能够最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细菌。于是专门生产鲎试剂的工厂应运而生。上世纪90年代,鲎试剂被引入中国,中国的鲎试剂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对于需要10年以上才能成年的中国鲎来说,市场对鲎血的巨大的、激增的需求带来严重的野外捕捞。而大量从野外捕捞而来的中国鲎,在进入鲎试剂厂后,由于取血技术还不过硬、采血规范还不成熟等原因,走向死亡。那些没有在采血过程中死亡的中国鲎,又因为人们本着“物尽其用”的处理思想,将鲎作为食物卖到市场,将鲎壳作为几丁质原料卖给工厂、将鲎的尸体用于堆肥……

北海的鲎私宰场,梦马拍摄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鲎野外种群急剧减少,鲎试剂产业也受到重创跌入谷底,许多鲎试剂厂倒闭;像几丁质和堆肥这样“浪费”的利用方式也逐渐消失。但是,由于资源变得稀缺,中国鲎在餐饮市场反而更受欢迎,价格飙升。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各种“坊间传闻”推销鲎的各种“食补”功能,比如“催奶通乳”、“清热解毒”之类的。现在已不仅仅是渔民“偶食鲎”了,鲎的食用形成了一个不健康、没有规范的全民市场。这种资源的无序和过度利用,进一步导致中国鲎的野外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餐厅里的鲎©美境自然

美境自然科学保护团队分析历史数据,发现:北部湾一带的中国鲎种群数量在近30年间下降了90%以上;又通过五年的调查发现,鲎的数量依然每年在锐减,命运岌岌可危。

近40年的研究和保护之路

保护一个物种,法律和法规是必不可少的。而想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就需要有研究和数据。但是很可惜,长期以来,人们对鲎类的关注非常少,研究学者非常少,研究成果也很少,以至于,人们不了解鲎类到底如何,中国鲎的现状又是怎样。在IUCN的评定中,中国鲎一直处于“数据缺乏”(DD)的状态;而在国内,中国鲎也没有进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仅被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列为重点保护水生动物。

不过,说起对中国鲎的研究和保护,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只是还不足够,仍需更多的研究单位、专家、学者、保护机构加入其中。

10 月 31 日上午,2020 年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动物园举行。据统计,我国分布的 4000 余种脊椎动物中,有超过 70% 属于水生野生动物。然而今天,海洋环境已过度重负。近 10 年内,我国已再无发现野生鼋。

据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由农业农村部联合各省渔业主管部门共同举办,已连续开展了十届,今年活动的主题是 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 ,时间从 10 月 23 日持续到 11 月 22 日,旨在宣传普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营造良好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氛围。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动物园承办,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协办。活动现场,两位专家介绍了两种珍稀动物――鼋和鲎的最近研究进展。

全国只有 13 只野生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洪孝友博士专门从事龟鳖种质资源及遗传保护研究。其介绍,根据前期调研,全国只有 13 只野生鼋,目前被保护在 6 个基地。除此之外,近 10 年内再没有发现野生鼋。 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另外鼋性成熟需要 10 年以上,个体要达到 30 斤以上才能繁殖,也对它的繁衍造成一定影响。

洪孝友表示, 2014 年其所在的研究所率先在全国成功开展了鼋的人工繁殖,获得了稚鼋,之后成功孵化幼鼋 800 多只。 我们对它们进行了遗传背景研究,建立了鼋物种以及亲子鉴定技术,避免后代近亲交配。 据透露,目前该所正在尝试将幼鼋流放至可控的环境中(如水库),观测其是否能适应野外生存;如果能,将进一步扩大流放范围。

鲎不能随意放流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颉晓勇博士则介绍了中国鲎的生存现状。 历史上广东很多鲎,从饶平到潮汕、珠江口一直分布到粤西,但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为捕捞,现在只有茂名和北部湾地区有了。在广州,想认识鲎,只能去水族馆里。

中华鲎,属于节肢动物,很像盗墓片中经常出现得尸h,圆盘状,坚硬的外壳圆圆扁扁的,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经常成对地出现在海底和沙滩上,其血液与人类的鲜血不同,呈浅蓝色。

颉晓勇说,目前已经在人工繁殖方面作出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能够规模化、稳定地进行人工繁殖。颉晓勇提醒,小鲎适生活在滩涂,但并非所有的滩涂都适合小鲎生存。一些热心人士将小鲎放流至深海,其实是害了小鲎。 放流到哪里,还是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研究指导才能进行,希望大家不要随意放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