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诸葛菜”非彼“诸葛菜”,一个美丽的误会

山里向茶   2023-02-17  编辑: admin  288阅读  栏目:绣线菊

春天是个很有意思的季节,隔上几天你便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致。这不,一种淡紫色的花朵一夜之间竞相开放,它们有的长在大树下,有的长在草丛里,一簇簇,一片片的,很漂亮,也将北京的春天装扮得更加迷人。

这种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叫二月兰,是北方早春季节常见的野花之一,又被称为诸葛菜或紫金草。二月兰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季羡林描绘其盛开的景象“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根据《长物志》记载,三国时,战火连天,军需匮乏,诸葛亮号召士兵种植蔓菁,因为好处多多:根茎可以生吃;叶子可以煮吃;军队驻扎时间长了,蔓菁也就到处生长;军队开拔了,丢弃了也不可惜;而军队回来的时候,又很容易得到食物的补充;到了冬天,还可以吃它的根茎。芜菁因诸葛亮而发扬光大,也因此而得名“诸葛菜”。

李时珍也说:“芜菁,北人称之为蔓菁,蜀人称之为诸葛菜。”

可见,“诸葛菜”原来指的是一种叫“蔓菁”的植物,不过流传到后世,“诸葛菜”却渐渐变成另一种“类似蔓菁”的植物――二月兰。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诸葛菜》中记载:“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菁,叶厚多歧差,小子如萝卜,腹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之诸葛亮菜。”

而清朝的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也描述:“诸葛菜,北地极多,湖南间有之。初生叶如小葵,抽葶生叶如油菜,茎上叶微宽有圆齿,亦抱茎生。春初开四瓣紫花,亦有白花者。耐霜喜寒,京师二月已舒萼矣。”

至此,二月兰就是诸葛菜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权威巨著《中国植物志》也干脆把二月蓝的中文正式名定为“诸葛菜”。

蔓菁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茎直立,肉质块根,萼片长圆形,花瓣鲜黄色。

说起蔓菁,它的历史可比二月兰悠久多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头菜,因其类似小萝卜的块根而得名。

《诗经-邶风-谷风》有诗句“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葑,就是指蔓菁,可见它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蔬菜了。

蔓菁全身都是宝,它的叶子、花、根都可以吃,籽可以用来榨油,此外,蔓菁还可以用于治病。

清代《夜航船》有载:诸葛武侯出军,凡所止之处,必种蔓菁,即萝卜菜,蜀人呼为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二美;根可充饥,三美;生食消痰止渴,四美;煮食之补人,五美。故又名五美菜。

相对于生食、煮食等烹饪方式,人们更青睐菹的做法,即将肥壮的块根腌制做成美味的榨菜。

二月兰和蔓菁,一个是紫色精灵,一个是黄艳美人,虽然分属不同的种类,但它们都属于十字花科,算起来还是远房亲戚呢。同样的,它们也具有这种科属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花瓣是分离的四瓣,呈十字形排列;籽可以用来榨油等。

巧合的是,二月兰也是可以食用的野菜,也许这就是造成误会的原因吧。

此诸葛菜,非彼诸葛菜,但不影响人们代代相传诸葛亮带兵打仗的故事。在湖北襄阳,由大头菜制作而成的诸葛菜至今还是一道文化名菜,号称“中国一绝”。

齐帆齐商学院22年度营 第52篇 1265字,累计73194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