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特征和性情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3-01-11 16:04 编辑:admin 129阅读

一、孔雀特征和性情

孔雀的特点

孔雀有2属3种。其中孔雀属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人工养殖的白化品种称白孔雀,全身雪白。刚果孔雀属1种,体长70厘米,雄性体黑色,头顶具白色簇羽,雌性绿色和棕色。雄鸟具直立的枕冠,羽色华丽,尾上覆羽特别延长,远超过尾羽。具20枚尾羽,形长而稍呈凸尾状;尾下覆羽为绒羽状;两翅稍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10枚短,第5 枚稍微最长;跗长而强,远较中趾连爪为长,雄者具距。

尾屏主要由尾部上方的覆羽构成,这些覆羽极长,羽尖具虹彩光泽的眼圈,周围绕以蓝色及青铜色。求偶表演时,雄孔雀将尾屏下的尾部竖起。从而将尾屏竖起及向前,求偶表演达到高潮时,尾羽颤动,闪烁发光,并发出嘎嘎响声。飞翔能力不是很好,因为它有点沉重,翅膀也没那么强劲。

孔雀的生活习性

留鸟。尤以清晨和临近傍晚时觅食活动较为频繁。常成群活动,由一雄数雌和亚成体组成小群,多成5-10只小群边走边觅食,有时亦见单只和成对活动。善奔走,不善飞行,行走时步履轻盈矫健,行走姿势有似一步一点头。疾走时像奔跑一样,一般在逃避敌害时多大步急驰,逃窜于密林中。通常很少起飞,但向下滑翔时亦飞得很快。白天活动,尤以早晨和下午活动较多,中午多上树或在林中阴凉处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性机警,胆小怕人,活动时不时抬头观望周围动静,发现人时老远即逃走或鼓翼向远处飞去。鸣声高而洪亮。

杂食性。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也吃蝗虫、蟋蟀、蛾、白蚁、蛙、蜥蜴等动物。主要吃川梨、黄泡的果实、幼树枝叶、芽苞、蘑菇、草子、豌豆、稻谷等植物和农作物,也吃蚱蜢、蟋蟀、蛾、白蚁、蝽蟓、蚯蚓、蜥蜴、蛙等动物性食物。在圈养情况下以玉米、小麦、糠麸、高梁、大豆及大豆饼和种青草为主,再加上鱼粉、骨粉、食盐、砂砾、多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添加剂等可根据饲养情况。喜欢吃梨、黄泡等果实,也吃稻谷、芽苗、草籽等食物,此外还食用一些昆虫如蟋蟀、蝗虫等,和一些小型爬行动物。非洲孔雀的动物性食物主要以白蚁为主。

孔雀的繁殖方式

蓝孔雀的繁殖期3-6月,绿孔雀的繁殖期为6-12月。营巢于灌丛中的地面凹坑上。此时雄鸟的羽毛特别绮丽。常见数只雄鸟追随于雌鸟周围,并把艳丽夺目的尾上覆羽(即尾屏)展开如扇状,不断抖动,并相互摩擦而发生“沙―沙” 的音响。雄鸟为争雌还发生格斗。巢营于郁密的灌木丛、竹薮等的高草丛间。巢异常简陋,在地面上稍挖成凹窝,并衬以杂草、枯枝、落叶、残羽等。雌鸟每隔一日产一卵,多在黎明产下。卵每产4-8枚,一般为5-6枚。卵呈钝卵圆形,壳厚而坚实,并微有光泽;呈乳白,棕或乳黄色,不具斑点。

孵卵由雌鸟承担,经28-30日才孵出雏鸟,雏鸟有隐蔽于雌鸟尾下的习性。生长缓慢,第一年的幼鸟与雌鸟略同,而雄性幼鸟的颈部则色彩较鲜艳。第二年的幼鸟与同性别的成鸟相似,但雄的不具尾屏,脸上裸露部呈蓝色和黄色,第三年才被有成年的羽衣,此时雄性幼鸟具有完全成长的尾屏。

刚果孔雀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何时生儿育女完全取决于当地雨季到来的日期,雄鸟在茂密的灌木丛深处用枯枝败叶搭窝,在雌鸟孵卵期间负责保卫工作;雌鸟每次产卵3-4枚,卵呈漂亮的奶油褐色,孵化期约26-28天,幼雏出壳后由双亲共同抚养,1-2年后性成熟。

二、孔雀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孔雀的外貌特征:

孔雀是雉科中体型较大的一种鸟类。

雌雄孔雀的外部形态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在成年雄孔雀体型大,雄蓝孔雀全长可达1、8米甚至以上,其体重可达5~7千克;雄蓝孔雀羽毛艳丽,体羽主要呈翠绿蓝色;其头顶耸立呈扇状的羽冠;其面部呈黄白色,颈部羽毛呈带光泽的纯蓝色。

雄蓝孔雀的覆尾羽特别长,可达1米以上,富有光泽,在部分覆尾羽末梢可形成眼斑状图案,开屏时华丽夺目;其两翅稍圆不发达,跗长且脚上有距,其足强健有力,善奔走而不善飞行。

雌孔雀体型较雄孔雀小,其体重约4千克,其体羽以灰褐色为主,无长的覆尾羽,不如雄孔雀艳丽。幼龄孔雀的冠羽簇为棕色或黄褐色,其颈部背面为深蓝绿色,有时呈棕黄色,羽毛松软,腹部色浅。

三、孔雀的习性

一、孔雀的生活特性

1.喜静、怕惊 。孔雀喜欢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各种噪音及其他动物�如狗等的干扰都会影响孔雀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产蛋量及受精率。

2.飞翔性。孔雀虽然体型很大,体重平均每只5千克左右,但其飞翔能力很强。

3.杂食性。孔雀杂食粗饲,禾本科和豆类的籽实、禽蛋、昆虫等都被广泛采食。所以,多种饲料的搭配能成为其很好的日粮。

4.喜栖性。孔雀不论白天或夜晚都喜欢在栖架上栖息。

5.喜阴怕雨。孔雀喜欢阴凉天气。天气炎热、气温高,孔雀很少活动。雨天运动场积水,并且卫生条件不好,孔雀发病率较高。

二、饲养场所及栏舍

场地要求清洁干爽,并且有较好的排水设施。种禽栏舍建筑面积每只需8平方米,其中1/3应为遮阴遮雨的栏舍,2/3应为露天作运动场。遮阴遮雨栏舍可用树皮搭建,亦可砌成砖屋,而运动场用鱼网或铁丝网围栏。栏舍及运动场长宽必须保证孔雀开屏所必需的宽度,高度应离地面2.5米。栏舍内及运动场做几条横梁作栖架,运动场铺上3~5厘米厚粗沙,场外种上树木遮阴。

三、孔雀饲养管理

1.育雏。最好笼上育雏,1~3天龄时的舍温度要求达30~31℃,1周龄舍温度要求达28℃以上饲养密度保持每只育雏笼饲养孔雀1~2周龄时10只,3~4周龄时6~8只,5~8周龄时饲养5只。雏雀先用多种维生素水或0.02%高锰酸钾水开饮,然后饲喂鸡花料和黄粉虫。如果没有黄粉虫,鸡花料中可拌入3%~5%鱼粉或用熟蛋切碎饲喂。供应充足的饮水,饮水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B溶液。

2.育成雀的饲养。孔雀到60天龄从育雏笼转入育成栏舍饲养,密度为每30平方米10~12只。饲料可用两个饲料桶分别装上中鸡料和玉米、豌豆等组合成的鸽子料饲喂,中鸡料中加入3%鱼粉,同时用盆装上保健砂放入栏舍。每天供应少量新鲜青饲料。

3.种雀。每一栏舍饲养一组产蛋群,每组产蛋群6只�公母比1∶5。同一栏中不能同时放入2只公雀,否则,公雀会因争斗而影响产蛋率和受精率。种群饲料用种鸡料加5%鱼粉和鸽子料二种,也需供应保健砂。最好能补喂黄粉虫,每天每只50克,保持有少量新鲜青饲料。种鸡料粗蛋白18%~20%,能量11.70~12.54兆焦耳/千克。鸽子料配方可参用:玉米50%、竹豆8%、火麻仁5%、小麦10%、豌豆18%、绿豆5%、糙米4%。保健砂参考配方:红泥40%、骨粉10%、蚝料30%、盐3%、中砂10%、穿心莲2%、土霉素1%、多种维生素1%、红铁氧2%、生长素1%。每天供应充足清洁干净饮水。

四、孔雀繁殖

孔雀繁殖的季节性很强,每年产蛋季节为3~8月份。孔雀性成熟龄期是22~24月龄,利用年限5年,年产蛋30枚/只左右。每天产蛋时间是在下午5:00~9:00,隔天产一枚蛋,有时隔几天才产一枚蛋,不会出现连续每天产蛋。

孔雀进入繁殖季节前,做好种群组合。选种应挑选羽色好、脚有力、趾不弯的健康鸟,同时注意避免近亲交配。公母比为1∶5,不要1∶1进行配比,否则,雌雀会因交配过度而伤残,对栏舍和公雀利用率都不合算。但也不能超过1∶5配比,否则,受精率会降低。每一个组合为一个产蛋群,每产蛋群只能一个栏舍饲养。进入产蛋季节,孔雀开始发情,公雀会发出求偶信号,一般都在早上10:00前和下午5:00后。公雀求偶,首先开屏,头向雌雀逼近,并绕着雌雀转。如果雌雀发情时,则蹲下,让雄鸟爬跨。雌雀没有发情,则没有反应,不理不睬或者避开公雀。如果孔雀受到外界干扰刺激,孔雀也会开屏,并发出叫声,这是因为受到外界干扰刺激,而引起戒备。孔雀求偶交配后半个月,雌雀开产。产蛋临近,雌雀总是在周围走动,并发出“咯咯”叫声,表现不安、烦躁,双爪爬地作窝,然后在窝内产蛋。

孔雀蛋重约108克/枚,孵化期为26~28天。孔雀蛋必须及时收集放冷库保存,5天入孵一次。孵化温度37.5℃,湿度65%~70%。孵化至25天时,胚蛋转入出雏机,温度为37℃,湿度75%。刚出壳雏雀重为80克/只。

五、疾病防治

疾病必须预防为主。平时饲养管理中必须加强清洁卫生工作。孔雀每次入栏前,必须对栏舍及用具进行消毒。每季度进行一次驱虫。7天龄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滴眼,30天龄、60天龄分别进行新城疫Ⅰ系疫苗肌注。每年开产前进行一次新城疫灭活疫苗肌注。(信息来源:中国养殖网)

参考资料:

孔雀的生活习性:

1.喜栖性孔雀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林栖雉类,不论白天 或夜晚都喜欢在栖架上栖息。多见栖居于海拔2000m以下开阔稀树 草原,或生长在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等树木开阔的高原地带, 尤其喜欢在靠近溪间沿岸和林中空旷的地方活动。最适相对湿度在 60%〜70%,其野生栖息地的年平均气温为15.6〜22.6°C。

2.杂食性孔雀具有杂食粗饲的特点。既嗜食棠梨、黄泡等 果实,也吃稻谷和芽苗、草籽等。此外,还摄食蟋蟀、小蛾、白蚁 等昆虫,以及蛙类和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主要为白蚁,尤其在白蚁 繁殖的季节内吃得更多。孔雀也喜食配合颗粒饲料,多种饲料的搭 配能成为其很好的日粮。孔雀的觅食活动很有规律,一般在清晨和 黄昏。清晨来到溪边喝水、清洗羽毛,然后一起去树林中觅食,炎 热的中午则在阴凉的林中休息,黄昏再次采食。

3.喜安静孔雀生性机敏,喜欢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受惊 后往往若干天不出现于同一处所。各种噪声及其他动物的干扰都会 影响孔雀的生长发育,降低其产蛋量和受精率。

4.喜阴怕雨孔雀喜欢阴凉天气。天气炎热、气温高时孔雀 很少活动。雨天养殖场积水且卫生条件不好,孔雀发病率较高。

孔雀在生活习性上属于一雄多雌制,通常一只雄孔雀配有3只或3只以上的雌孔雀。

野生孔雀每年春末开始繁殖,3~6月份为繁殖旺期,且多在山脊和阴坡草丛灌木丛之间的低凹之处筑巢。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其繁殖期可以提前和延长,从而延长了产蛋季节。在进入繁殖期后,雄孔雀往往会对雌孔雀频频展示其华丽的尾屏,向雌孔雀示爱,并步步走近雌孔雀,一旦雌孔雀进入产蛋期,即可进行交配。整个交配行为包括:雌孔雀应答、爬跨、啄咬雌孔雀头颈、踩踏、交尾和退下等过程。孔雀的交配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8:00~10:00和傍晚16:00~17:00。有条件的孔雀养殖场可实行人工授精,但要注意及时淘汰低劣雄孔雀,正确掌握采精、贮精和输精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