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怎没样

山里向茶   2023-03-19  编辑: admin  293阅读  栏目:茄子种植

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毗邻,西与金乡县接壤,北与济宁市隔河相望,总面积654.2平方公里,2008年末,户籍人口人口46.2万,辖10个乡镇。

地理气候

  鱼台县濒临微山湖,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达14.1℃,最低气温达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这里湖水荡漾,荷花盛开,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县内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67公里,其中东西流向9条,南北流向8条

行政区划

  鱼台县辖7个镇、3个乡:谷亭镇、清河镇、鱼城镇、王鲁镇、张黄镇、王庙镇、李阁镇、唐马乡、老砦乡、罗屯乡。

经济状况

鱼台是农业 工业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以棉花,瓜,菜,大蒜,白莲藕为主。主要土特产有鱼台五・七优质大米,鱼台松花蛋等。   鱼台工业基础薄弱,1975年始建县酿酒厂,到1987年开发出孔府宴酒,孔府宴加饭酒等系列产品30余个品种,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1990年年产白酒2200吨,工业产值569万元.1983年建岱庄煤矿,地质储量3040.7万吨,可采储量1527万吨,年产量20万吨.1984年3月移交省司法部门。2000年4月,鹿洼煤矿(属济宁矿业集团)建成投产,年产量120万吨.2006年2月湖西煤矿(属省司法部门)建成投产,年产煤90万吨.2006年破土动工兴建军城煤矿(属临沂矿务局),预计2008年投产,年产量45万吨,这三大煤矿是鱼台的金三角,鱼台有这三个支撑点,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业户18660户,从业人员97535人,注册资金7.8亿元,资金总额17.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6亿元。2004年可完成营业收入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完成税金1.7亿元。当前全县民营经济行业门类和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主要行业门类有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工业制造业包含了食品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机械和电器等行业。其中面粉、灯泡、水处理设备和精工机械等已成为省内外知名产品。县域内已形成民营经济主要聚集区两处,即鱼台县经济开发区和鹿洼工业园区,总占地面积4000余亩,入园企业已达到30余家,年营业收入可达36亿元,税金12亿元,全县已有规模企业72处,其中企业集团8处,被农业部命名的大型企业2处,年实现规模企业产值可达42亿元,税金1.3亿元。

鱼台境内沟渠如网 坑塘密布

  仅大型沟渠就达380多条,全县水域面积23.7万亩,其中水面14万亩,河堰、滩涂、湖地9.7万亩,由于境内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热充沛,因而林茂粮丰,特别是稻草资源十分丰富。鱼台常年种植水稻,面积保持在40万亩,每年产稻草2.4亿公斤,加周边县区的稻草年可利用的达6亿公斤,目前仅是搞一些粗加工,一旦采取先进技术进行深加工,经济效益前景将十分广阔。

养殖业

  鱼台县充分利用水多草多的资源优势鸭存养量达100万只,鹅达50万只,鸡达300万只,鱼台将重点开发以东鱼河、复新河两岸为中心,总长达100华里的养殖,因地制宜,突出发展以鸭、鸡、鹅养殖为重点的畜禽示范园区。一旦形成规模,鹅年存养量可达100万只以上。水产养殖方面,99年全县渔业放养面积达7万亩,其中名、特、优、精养水面3.5万亩,养鱼网箱发展到2万架。鱼台县将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大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力度,使畜禽、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0%最终达到70%以上,已由原来的粮食大县变成养殖大县。

鱼台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

  交通便利,东距京沪线100公里,西距京九线70公里,南距陇海线70公里,北距兖石线50公里。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标准的济徐公路穿经南北,枣曹公路横贯东西,全县有公路36条,全长360公里。水路畅通,港口、码头众多,内河航道11条,通航里程达211.8公里,其中京杭大运河依县而过,万吨级拖轮可直接驶入长江。空中运输条件优越,距济宁机场仅60公里。另外,鱼台县邮政电信网络十分发达,通讯设施齐全,已跨入省市先进行列。

全县程控交换机已超过2万门

  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可以国际、国内直拨。鱼台经济状况良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63元。农民收入的大部门靠种植业,占70%。畜牧养殖业收入占20%,其它收入占10%。工资情况一般工人日工资10元,熟练工人日工资15元。县内拥有科技人员6314人,建立了跨县连接的技术网络,先后与上海复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山东农科院等科技院校建立了长期联系。

古代

  西周时期,境内为极国封地。   春秋时期,改置棠邑,属鲁国。公元前718年(隐公五年) 春 鲁隐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观鱼。   战国初期,境内置方与邑,属宋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境内置方与、湖凌二县,属薛郡。   西汉,境内置方与、湖凌、囊三县,属山阳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属金州。翌年,改金州为戴州,遂属戴州。643年(贞观十七年),戴州废,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762年(宝应元年),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始改方与为鱼台。   五代十国,后梁时属兖州鲁郡,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单州。   北宋,属京东西路单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隶经州。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鱼台县并入金乡县,1266年复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徐州。1374年,改属济宁府。1385年,降济宁为州,升兖州为府,遂属兖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直隶州。1730年,改属兖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   1946年6月,复建鱼台县国民政府。是年9月,国民政府军占据鱼台,鱼台县复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8月,鱼台全境解放,鱼台县国民政府结束。

现代

  1952年,平原省撤销,鱼台县改属山东湖西专区。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鱼台县改属济宁专区。1956年3月鱼台县并入金乡县。   1964年11月,恢复鱼台县建制命属济宁专区。1978年7月,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鱼台县属济宁地区。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原县级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鱼台县属之。至1990年建置未变。   1995年5月18日,撤销王鲁乡,设立王鲁镇。   1996年8月18日,撤销张黄乡,设立张黄镇(鲁政函民字[1996]43号)。   1998年7月28日,撤销王庙乡,设立王庙镇(鲁政函民字[1998]19号)。   2000年,鱼台县辖6个镇、8个乡。总人口426172人,各乡镇人口: 谷亭镇 75279 清河镇 22491 鱼城镇 39081 王鲁镇 38517 张黄镇 29743 王庙镇 31113 老砦乡 26987 唐马乡 31410 武台乡 24860 石集乡 17318 罗屯乡 28031 李阁乡 204.75 陈楼乡 16579 周堂乡 2428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销武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鲁镇;撤销石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清河镇;撤销周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庙镇;撤销李阁乡、陈楼乡,合并设立李阁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李阁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68号)。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鱼台县辖7个镇、3个乡。

[编辑本段]邮政编码

  地名 邮政编码   鱼台县� 王鲁镇 272352   鱼台县� 唐马乡 272353   鱼台县� 周堂乡 272343   鱼台县� 清河镇 272348   鱼台县� 鱼城镇 272344   鱼台县� 张黄镇 272350   鱼台县� 石集乡 272349   鱼台县� 武台乡 272351   鱼台县� 县城(谷亭镇) 272300   鱼台县� 陈楼乡 272345   鱼台县� 李各镇 272346   鱼台县� 罗屯乡 272347   鱼台县� 老砦乡 272341   鱼台县� 王庙镇 272342

[编辑本段]方言文化

  鱼台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就山东方言的范围来说,属山东方言西区的西鲁方言片。

语音方面

  中古清音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北京话开口呼零声母字爱袄欧等读 声母。除老砦外全县不分ts,ts资=支;u,y 两个韵母的字儿化以后多数分别变成uer,yer,如小猪儿=小锥儿,小鱼儿=小云儿 。普通话复韵母ai(uai)au(iau),鱼台是单韵母ε(iε);普通话的an(uan yan),en(in un yn)韵母,鱼台是鼻化韵 ā(iā u ā)ē(iēaēyē) f v 两个声母可以拼 i 韵母,如飞 fi 213,肥fi 42 ,味vi 312等等。

词汇方面

  有不少特有的词语,如城海子(护城河),杆草(谷杆儿),光光蜓(蜻蜓),姐了猴儿(蝉的幼虫),盖体(被子),二古眼(把戏,杂技),子(尿布)等.语法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子尾词,动词后缀和表示程度的附加成分;助词了可以表示可能,还可以表示提醒;用一看,一停这种形式表示短态;用强似(好似)不跟表示比较;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格式,如知不道,家来,家去,家走,很腰痛,弄完再等等。

[编辑本段]婚嫁习俗

建国前

  男女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有一套繁文缛节。民国年间,男女十多岁,父母即为之托媒提亲.要求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生肖相合.经双方父母同意,便相约吉期通启.媒人先向女方传启,由男方备拜盒,装柬贴,艾蒿,麦麸,钗环首饰(即彩礼),女方将彩礼收下,谓之纳彩,换上文房四宝,食盐和另一份柬帖,再由媒人持向男方此即正式婚约。   迎娶前,男方先向女方索取生辰八字,得庚辰后始择定婚期,下鸿启,俗称大书.娶亲前一日下午新郎要拜祖莹,拜四邻。晚上,新人的兄长要在新房住宿,俗称滚床。

女子出嫁要减食三日

  迎娶分大娶,小娶.小娶抬一乘花轿;大娶抬两乘花轿,喇叭号筒,旗锣伞扇,车马人夫前往女家。路途远的,新郎前一天去女家,叫头天过轿。新娘穿催妆衣,顶蒙头红,由兄长用椅子抬送上轿.男家派两名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作娶女客.另备食盒一具,盒礼必备猪肉(叫离娘肉)一块,盒上缚一只活公鸡.女家将猪肉割成两块留下一块,并将公鸡换成母鸡.也派两名中年妇女作送女客,还要有二名男子送轿,俗称送山的,一般由新娘近支叔,兄充任。花轿抬到男方门前,由新郎兄长2人持谷草一把在轿前点燃,绕轿一周,这叫燎轿。然后,一少女把成部书籍(书中夹两棵连根葱)交给新娘,另一少女将麦麸撒在新娘身上,遂把新娘拉下轿来,此谓接轿。新娘下轿足履草席坐入椅中,由新郎族兄2人在鞭炮声中抬进天井院中。

天地桌上摆放香炉

  烛台,铜镜,机杼和斗,斗里盛满谷物并插上一杆秤.司仪赞礼,兄嫂领拜,新人行叩拜礼,叫拜天地.拜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心酒.新郎退出.嫂子给新娘脱去催妆衣,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让其按规定方向端坐床上,这叫坐帐.嫂子们口念歌谣将粟子,红枣和花生向床上撒去,名为撒帐.新郎进入洞房与新娘同拜床公床母.随后,新娘打开衣柜,新郎把手往柜里一伸,随即退出,这叫抄柜.夜深人静,新郎复入洞房,新娘双手挣布袋,新郎端斗倒谷物,名为倒斗.此外还有上拜,吃团圆面许多礼数.婚后三日,新娘拜过祖茔,四邻之后,与新郎同回娘家,当天转回,叫回门。60年代后改为接二还三.1950年贯彻《婚姻法》以来,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至婚龄须经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即为合法夫妻,旧时的繁礼缛节逐渐去除。

[编辑本段]丧葬习俗

鱼台属孔孟之乡

  旧时丧葬习俗较为繁琐。老人病危,移于正房明间灵床之上,子女为之穿寿衣.咽气后,口放噙口鱼,身覆蒙脸纸,袖藏打狗饼,苘束双袖双脚,燃长命灯,置倒头面,然后烧纸搭子,长子(或长子孙)出门喊路,举哀燃纸钱,继之执事人用白纸条封门,按男左女右竖摇钱树于门侧.叩请尊长议丧事,遂向亲友下讣闻,出嫁闺女回家讨孝,并准备社耗(扎纸人,纸马等),孝子孝眷身着丧服,手持哀杖,男左女右跪于灵侧。

清迄民国 境内富户

  多出大殡.贫家出殡则薄棺简葬,甚至用芦席裹尸入土.一般人家,兴三天盛殓四天埋.第三天启门,上午如双丧先迎神,单丧先盛殓.孝眷给死者净面,整容,照镜,脚后裁麻,植花,棺内撒五谷杂粮,然后至亲瞻仰遗容,称看殓.看殓后开吊.下午设堂奠.晚间,设奠称辞灵,随即送行鼓乐前导.执事人抬灵牌,撒路灯,长子擎摇钱树也叫纸胡同.众孝子,孝眷持香依序随行,并念叨明光大道向西南摇钱树上查扁食.行至村头,将纸胡同连同纸轿(女),纸马(男)之类一起烧掉.第四天上午祭灵,众孝子哭拜,亲友依序行叩拜礼.午晏后烧起灵纸,随盖棺引叩发引,将棺移于门外丧架,棺起,长子(或长子孙)摔老盆,执引魂幡于棺前边退边哭拜.途中再行祭奠叫路奠.至墓地,行下葬礼棺入圹穴.调整方位由长子(或长子孙)埋第一锨土,众人筑坟,引魂幡插于坟前.如安新茔,下葬时,放一弓一箭一瓦于棺上.翌日,众孝子到墓地添土,叫圆坟.随后到四邻,近村挨家叩头,叫谢金纸.第七天,除去孝衣.常服忌红绿色,穿白鞋,扎白带,帽沿白边,谓之持服.持服期限:斩衰3年,齐衰1年,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丧葬过后,每七天为一祭期,至期烧纸祭奠.到七七为止。此后.百日,周年再祭.现行葬俗,日趋薄棺简葬,改棺椁为骨灰盒,改戴白孝为佩黑纱,改祭奠为开追悼会,改扎纸人,纸马为扎花圈。   门户网站   建国后,出大殡者绝迹.1976年,全县推行火葬(少数民族除外)。80年代以来,多为三天盛殓四天殡,出殡时,将骨灰盒放入水泥棺或石棺深埋,一般不筑坟头。

[编辑本段]孝贤故里文化

鱼台孝贤文化节

  “弘扬孝贤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鱼台发展”,首届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将于2008年9月16日至18日在鱼台举行。这是由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鱼台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大型节庆活动。届时还将举办“孝贤故里(鱼台)杯”第四届“山东省十大孝星”颁奖大会与闵子骞文化研讨会。

展现鱼台深厚的文化底蕴

  鱼台县,历史悠久,以“孝贤故里”著称。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春秋时为棠邑,战国初称方与,秦统一天下,又置方与、湖陵二县,直到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遗有鲁隐公观鱼台,始称“鱼台”。至今,鱼台仍传承着孝贤文化,闵子骞、樊子迟、宓子贱的“五里三贤”的佳话在这里流传不衰。   鱼台孝贤文化节还将展现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和人文景观,包括常李寨村的孝贤文化基地,“七十二孝贤”人物故事等

[编辑本段]前景目标

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70元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5%,二氧化硫削减7.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第一 坚持园区建设与项目推进有机结合

  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围绕“工业发展年”,全面落实“工业发展60条”,做大做强做优五个优势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园区建设,靠项目引进带动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骨干企业膨胀,推进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 坚持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同步推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   培植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大米产业,加强鱼台大米地理标志保护和商标保护,聘请高水平认证和策划机构,包装宣传鱼台大米。完善大米批发市场、扶持加工企业、培育名优品牌,逐步实现由高效农作物向高效经济作物的转变。做大做强以杞柳为重点的林木产业,加强杞柳种条繁育基地建设,完善清河杞柳制品市场,培植杞柳精深加工企业,逐步形成清河、王鲁、谷亭、老砦、唐马沿济徐公路、枣曹公路和湖西大堤杞柳经济带。做大做强元葱、大蒜、食用菌产业,依托李阁元葱市场、鱼城大蒜市场,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元葱、大蒜,逐步形成以李阁、鱼城、王庙等为重点的元葱生产基地,以罗屯、王庙、李阁、鱼城、清河等为重点的大蒜种植基地。加快建设王鲁、清河、王庙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完善王鲁食用菌市场,扶持食用菌种植协会。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加大棉花加工企业资源整合力度,引导棉花加工企业强强联合,建立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水产品产业,加快改造传统老化池塘,利用采煤塌陷区,推广池塘养蟹和“上菜下渔”种养模式,逐步形成以清河、张黄和老砦为重点的围网养殖基地,以王庙镇旧城海子为重点的池塘养殖基地,以唐马乡为重点的温棚鲶鱼养殖基地。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立足张黄蛋鸭、老砦肉羊、王庙蛋鸡,培植具有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 坚持发展旅游文化与繁荣市场双向拉动

  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动力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抓住济宁市打造孔孟旅游、河湖旅游品牌的机遇,争取纳入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南四湖景区,衔接谷亭古运河道与南阳运河古镇的旅游合作,同时拉动湿地、乡村生态和湖西红色旅游。做亮文化旅游品牌,策划筹备感恩文化节。立足凸显鱼米之乡、孝贤故里、运河文化、滨湖水城的地域特色,启动规划具有水城神韵、历史记忆、生态宜居、商业活力的感恩文化城。把地方孝贤文化与草柳编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品。

[编辑本段]鱼台八景

简介

  鱼台县有绵延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鱼台“八景”流传甚久。但据《鱼台县志》 (康熙本)记载:鱼台在清朝康熙年间境内则有“十景”,即:龙台飞雨、郎桥夜月、鱼棠遗迹、谷亭晚渡、荷河归帆、栖霞返照、柳店春风、金莎晓行、凫山积翠、古塔凌云。至乾隆年间,因栖霞、柳店属偏僻一隅,古塔和龙台化为乌有,文人墨阁不甘于此,又承前启后地遴选和拟名,将“十景”改为“八景”,即:观鱼遗迹、宁母古亭、湖陵秋泛、长桥卧波、独山春涨、金莎映日、凫山积翠、城浦晴烟。后来,鉴于县城迁徙,湖陵水已千涸,金莎岭已成平地。“湖陵秋泛”和“金莎映日”均不复存在,故将前“六景”保留,新增“危楼冠堞”、“杰阁跨河”两景。清光绪年间的《鱼台县志》中所列鱼台“八景”分别为:

观鱼遗迹

  ――因县由此得名,故刊为“八景”之首。鲁隐公观鱼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这座观鱼台至今依然岿立,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诗人张泽曾赋诗:《鱼台遗迹》:“古筑层台事杏茫,台前形势益非常。风清城廓弦歌沸,秋人郊原黍稷香。往日闲晴云淡淡,于今逸兴树茫茫。因过却问前朝事,石老苔深字半荒。”

宁母古亭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有一个叫宁光武的孝子,他遵从母亲的意愿,建了一个亭子,供母亲休息,此亭取名“子母亭”。另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七年秋(公元前653年)僖公和齐桓公、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在宁母结盟,策划攻打郑国的事宜。清朝康熙年间,鱼台县令冯振鸿曾赋诗《子母古亭》:“会盟传中母,曾此集冠簪,往事从凭吊,斯亭无古今,但多春草碧,只觉野烟深。小坐斜阳外,悠然思不禁。”此亭毁于“文革”。

独山春涨

  ――独山,在今微山县境内,湖水环绕,夹岸桃李芬芳争艳,是当时县内著名景点。冯振鸿曾赋诗《独山春涨》; “徒觉兹山异,当湖恣蜿蜒,平临唯积水,横障有朝烟。春入风兼雨,帆开浪接天。桃花初涨后,正好放轻船。”

长桥卧波

  ――长桥即马公桥,在古县城北50里,南阳镇之南,系鱼台县令马得祯所建。1757年,水涨桥圮,后经修复,桥西石路下增修涵洞17孔,以通湖水。马得祯曾赋诗:《长桥卧波》:“千顷波澄碧,晴光潋滟生。迎风开晓境,夹水卧长鲸。山色当前好,村烟两岸明,居民无病涉,斯独慰予情。”

凫山积翠

  ――凫山,在今邹城西南,因形如凫飞而得名,上建玉虚宫,蔚为大观。次峰牧仙山,相传有牧夫在此升仙。是当时县内另一著名景点.马得祯赋诗《凫山积翠》:“双岫凌云表,飞翔似鸟翩。气吞菏泽远,势截岱峰悬。黛冶妍晴日,靓装淡暮烟。乍来疏雨后,秀气倍从前。”

城浦晴烟

  ――鱼台旧县城(在今王庙乡)水绕城浦,烟水苍茫。冯振鸿曾赋诗:《城浦晴烟》:“荒城留故址,积水欲乘烟,微觉晴光好,翻岭风景新。轻烟飞缕缕,细浪簇鳞鳞。喜共谋生息,渔舟半小民。”   危楼冠堞   ――危楼,在原县城(今鱼城镇)东门内,高出城垣,四面璃窗,上缀风铃,环至楼沿,音韵和雅,响彻云衢。   桀阁跨河   ――桀阁,在今南阳镇。系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建,气凌云霄,星联魁斗,登其上,凫山、长桥一览无余。   鱼台“八景”基本囊括了鱼台当时的风物风貌,被世人传为美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