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适合哪里种植

新乡市优特蔬菜研究院 2023-01-17 22:39 编辑:admin 295阅读

杏鲍菇适合哪里种植

1、杏鲍菇产地自然分布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苏联南方、摩洛哥、印度、巴基斯坦、中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是高山、草原、沙漠地带。国内很多地方都有杏鲍菇生产,其中河北石家庄和保定唐县杏鲍菇生产规模是比较大的。

2、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盛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分,菌丝生长茂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增进菌丝生长蔓延,增长菇蕾发生量。

3、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因为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起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恰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恰当调低到85―90%。

4、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菌丝体生长的温度领域是22―27℃,最适温度是25℃左右,高于30℃,菌丝生长不良。杏鲍菇是恒温巩固性菇类,温差过大,不利原基的发生,出菇温度领域为10―18℃,最适温度12―16℃,低于8℃不会现原基,高于20℃以上容易涌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0―21℃,最适温度为10―18℃。对温度的节制,因菌株不同而异,在引种时要特别留意懂得菌株的特点。

急!!!杏鲍菇养殖技术

杏鲍菇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肉质伞菌,属伞菌目、侧耳种、侧耳属。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肉厚、开伞慢、菇柄组织密实、雪白粗大,孢子少,保鲜期长,不同于一般平菇,味道鲜美,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口感极佳。近年我场多次进行试验示范生产观察。表现生产周期短,市场前景广阔,效益高,农户容易接受。现将袋料杏鲍菇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节:杏鲍菇最适温度在11~16℃,温度太低或太高都难以子实体形成,因而必须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出菇要求温度安排好栽培季节,本地以秋末初冬为适宜。

2、原料与配方:杏鲍菇适宜的生长基质很多,杂木屑、棉籽壳、蔗渣、玉米芯、豆杆、废棉等都可以作为栽培原料。现介绍二个培养其配方供使用。

(一)屑30%、棉籽壳50%、麦皮20%;

(二)木屑15%、棉籽壳70%、麦皮15%。

以上配方各加轻质碳酸钙2%或生石灰1。5%。各地栽培户可因地制宜搭配不同原料。

3、拌料与装袋: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左右,搅拌均匀即可装袋,选用14×55cm袋料用装袋机装袋。每袋大约在3.2~3.4斤重。

4、灭菌与接种:装袋后立即上灶常压100℃保持20~25小时,高压1.5的压力2~3小时,培养基灭菌后待料温降至室温即可消毒接种,接种人员要严格做好各项消毒工作,接种后室温保持25℃左右发菌,如温度低走菌慢,湿度过高会出现杂菌。待菌丝到碗口大时即可移入消毒干净的菇房管理。

5、栽培管理:当杏饱菇菌丝长满全袋后,即可采取适应温湿度保其出菇,栽培房温度保持12~18℃,湿度保持90~95%,可向空间及地面喷些水,一般经10~15天就可以出现菇蕾。在这之间应掌握在原基形成到出现小菇蕾时开袋较好,现菇蕾快慢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气温在12~16℃出菇较快,而开袋时间过早会影响出菇量和质量,选择在菌丝未扭结时为宜,为延长予实体保鲜期,采收前2#3天,湿度控制在80~85%左右更好,在管理过程要注意不能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高时,会导致菇体发黄,出现污染细菌。如果子实体较大开袋会出现畸形,严重的会出现萎缩、腐烂,因此栽培杏鲍菇要掌握到原基形成有小菇蕾时开袋较好。

(1)温度控制:菇房温度直接影响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温度低于8℃时,原基难以形成,当温度升到12℃时,原有生长子实体迅速生长,品质下降,而小菇蕾停止生长,开始萎缩,原基停止分化;温度持续21℃以上时,原有子实体会变软,萎缩腐烂,培养基表面组亦会萎缩腐烂。在整个栽培管理中,菇房最佳温度控制在12~18℃。(2)湿度控制:菇房湿度应保持在85~95%,湿度太低,子实体会萎缩并停止生长,而原基干裂不分化;浇水时要注意不能直接喷在子实体上,否则子实体变黄,影响品质,严重时会造成腐烂。(3)空气调节: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新鲜空气,菇房要经常通风,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发育,出现小子实体萎缩停止生长,而有的子实体成萎缩状,然后在已萎缩的子实体上再分化出畸形小菇成树枝状,不能发育成正常子实体。若再碰上高温高湿,就会造成子实体腐烂。因此,菇房必须保持良好通风条件。

采收加工:当菇盖张开平整,孢子尚未弹射为采收适期。采收标准,出口要求菌盖小,菇柄粗大,头潮菇每袋产量为70~80%,采收后15天左右可采收第才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