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苔种植方法和时间是什么?

山里向茶   2023-01-30  编辑: admin  289阅读  栏目:茄子种植

一、蒜苔种植方法和时间是什么?

春秋两季节为种植蒜苗的时间。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地势平坦、排水性良好的地块种植蒜苗,结合整地施加底肥。将优质的蒜头作蒜种,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小时后按行距10-15厘米开沟,按株距3-5厘米进行播种,将蒜瓣插入土中,深度2-3厘米,适当浇水,出苗前覆盖地膜,出苗后撕开地膜,后期加强肥水管理。

蒜苔种植注意事项

1、四季蒜苔喜肥,尤其适合以农家肥为主,兼施化肥。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产量更可观。

2、四季蒜苔抗病能力强,一般无病虫害,若出现病害或虫害时,可参照大蒜的防治病虫方法。

3、冬季过于寒冷的地方以春夏播种为宜,入冬后可根据情况采取保护措施。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蒜苔

二、怎么种蒜苗

种蒜苗的方法如下:

1、选用蒜种

蒜苗种植对大蒜蒜种的要求不严格,一般选用其他大蒜品种的特小蒜瓣,紫皮、白皮蒜,或者独头蒜均可。

2、整地施肥

蒜苗对土壤要求不高,各种土质均可种植。因蒜苗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母瓣。露地种植蒜苗时,因蒜苗生长期比较长,为使蒜苗产品鲜嫩肥美,建议使用农家肥料作基肥,在播种前每亩地可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公斤左右,而后耕翻、平地、作畦。在其他保护设施下栽培,可根据土地情况做畦。

3、播种

蒜苗播种时,先在畦里开深3厘米左右、宽13厘米的沟,沟距35厘米左右,每沟栽2行,株距4~5厘米;或按行距18厘米左右,株距4~5厘米,栽单行。一般亩地用种200~250公斤,栽完蒜后覆土1~2厘米,然后踩实并及时浇水。

播种时带皮栽,并根据母瓣大小分别栽种,使蒜苗出苗整齐、管理方便,也有利于分批收获上市。

4、田间管理

露地栽培蒜苗,播后到出苗前建议要进行多次轻浇水,一方面可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湿润,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蒜苗发根,提早出苗。蒜苗出齐后,顺水追1次粪稀水,或硫酸铵促进幼苗生长。采收以前还应追1次速效氮肥,以提高蒜苗的品质和产量。

5、收获

秋天种植的蒜苗,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60天左右;南方可根据市场需要,于11~12月份上市。收获时将蒜苗连根拔起,洗刷干净,扎成捆上市。越冬蒜苗应在春暖以前收获,如不及时收获,气温升高后植株呼吸作用增强,会消耗很多养分,使叶组织逐渐老化、纤维素含量增加,蒜苗品质降低。

三、家里蒜苗怎么种

1.正确的时间

蒜苗的最佳种植时间是每年秋季的9-11月,因为此时的温度和湿度适合蒜苗的生长,可以提高大蒜种子的发芽率。种蒜苗时,要挑选大的、完整的、无损伤的蒜种,然后用手指剥去蒜种外面的种皮,使其快速发芽。

2.土壤条件

蒜苗适合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种蒜苗的时候,要准备底部有很多排水孔,空间大的陶罐。然后用腐叶土和花园土混合的土填盆,再对盆进行消毒,防止蒜苗感染病害,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

3.种植方法

种植蒜苗时,需要在土壤表面挖一个小洞,然后把选好的蒜苗埋在土里,再浇一次土,使土壤完全湿润,促进蒜苗快速生长,还需要把蒜苗移到通风透气的半阴环境中养护,这样植株才能长得更旺盛。

4.维护管理

在养护蒜苗时,需要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腐熟的有机肥可以隔一个月施一次。施肥时,要注意不要将肥料埋在蒜苗附近,以免灼伤植株根部。还需要在蒜苗上喷洒发酵的淘米水,使植物快速生长。

四、蒜台是怎么种出来的?

应写为蒜薹,蒜薹即大蒜的花薹,包括花茎和总苞两部分。种植方法如下:

选用良种,地膜覆盖选无病虫、无挤压、无损伤的大瓣种,播前深翻地,亩施5000公斤腐熟有机肥作底肥,然后作畦、起垄。垄宽70厘米,高10-15厘米,垅间距30厘米,垄上播6行蒜,株距10厘米。

播前1-2天用水浸闷蒜种,稍晾后在播,栽植深度3厘米左右,注意覆盖地膜生育期管理肥水管理:蒜是需肥量大的作物,在重施底肥的前提下,合理追肥4-5次。一般2-3叶期时施一次追肥,亩施硫铵5-10公斤,浇足水保持田间湿润。蒜后植株开始独立生活,花芽和鳞芽开始分化,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此时,对肥水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追肥以磷肥、氮肥为主,并合理灌水。在蒜薹“打弯”后,提薹前5-7天左右,应停止浇水并揭膜,畦内钩划一遍,使土壤水分散发,降低畦内温度以利提薹。蒜薹采收后,鳞茎进入膨大盛期,为加速鳞茎膨大,在蒜薹采收完后,及时追肥一次,以硫酸铵、粪水为主,促进蒜头膨大,蒜薹的营养成同时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温度。主要发生于叶上发病后叶片上出现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的防治方法用浸种24小时进行提高其自身抗病力在病害发生初期液喷雾。

五、发芽的大蒜.怎么样培成蒜苔?

你可以把它种在有土的盆里 放到你们宿舍暖气边 白天可以拿出去晒晒 注意不要冻死了

六、怎样种蒜苗

蒜苗的栽培技术很多,主要有家庭室内栽培、温室无公害蒜苗、等。

【家庭室内栽培青蒜】

可收两茬蒜苗,约15公斤,是周期短,收入大的家庭种植业。要想种植好青蒜苗,必须抓好以下三点:

1、栽前准备。栽前首先选种、做箱、装土、浸种。紫皮蒜和白皮蒜都可在室内栽培,白皮蒜蒜瓣多而小,出苗快,产量高,成本低,选用组织补充的白皮蒜作蒜种。栽培箱可以做成长65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木箱,箱内装入5厘米厚的床土(床土配制以陈马粪30%-40%,大田土60%-70%,再加一点熟豆饼更好)。播前把蒜种用凉水浸泡20个小时,捞出控干,除净老根盘(但切勿伤了蒜瓣)即可待播。

2、栽植。整平箱内土面,把选好的蒜头一个挨一个地摆在箱内土床上,蒜头之间的空隙可用蒜瓣挤严,摆好后用木反压平压实,上面再撒3-4厘米的沙土,然后喷水浸湿床面。

3、管理。栽植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30℃,夜间18-20℃,7天后蒜苗即可出齐。当苗高3-4厘米时就可以18-20℃、夜间15-20℃。蒜苗出齐后,开始每隔2-3天浇1次水,每平方米浇水量为4-5公斤。随着蒜苗长高,喷水量应加大到6-7公斤,蒜苗生长后期,每隔4-5天浇一次水,水量每平方米4-5公斤(水不宜太冷,以稍温较宜)。当苗高3-4厘米时,应结合浇水追施2000倍的钾肥水,10厘米时再追施500-1000倍的钾肥水(比不施肥的可增产30%)。当苗长高到25厘米时,便可收获上市,收前可适当浇一次小水,使青蒜苗挺直,便于打把销售。

【温室无公害蒜苗】

一、环境选择:

温室应建在3公里内无污染源、环境条件良好的地方,大气、灌溉水、土壤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

二、品种选择:

种蒜最好选择蒜头大、分瓣多的品种。可选择山东的白皮蒜和黑龙江阿城的紫皮蒜,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较抗病。

三、整地施肥和栽培时间:

栽蒜前进行整地。每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10~15公斤,厚度为15厘米左右,将床土耙平。为管理方便、可做宽150~200厘米的畦,留走道15~20厘米。温室蒜苗的栽培时间,整个秋冬均可,但一般在11月下旬开始栽蒜,元旦前割一刀蒜苗,到春节前割第二刀,或到春节前割第一刀蒜苗。也可分期栽蒜,重点供应元旦和春节的市场需要。

四、栽蒜技术:

(一)选蒜。应选择蒜瓣干燥、茎盘生长正常、无冻伤和发软变黄、直径4~5厘米、大小均匀一致、洁白紧实的蒜头做蒜种。蒜头要挑选,大小分级,先栽培小蒜头,耐储的大蒜头后栽。若同时栽蒜,要在分级后分别栽到不同畦或栽培床的不同部位,以便出苗整齐。

(二)种蒜处理。

1.泡蒜。把选取好的蒜头放在清水缸中浸泡12~14小时,泡后的蒜皮用手摸有柔软感即可。泡好的蒜头捞出来放在帘上控水7小时后进行剜蒜。

2.剜蒜。挖掉蒜头上的根盘和抽掉蒜头里的蒜薹梗。剜蒜时可用扁平锥子或用钉头打扁的长钉,插入蒜根里用力一别,根盘和蒜薹梗即可脱出,蒜头也不会散。剜蒜可使蒜头早出苗。

3.栽蒜。把处理好的蒜头,紧密地栽到温室栽培床上。排蒜前要平整床土,并用木板压平。排蒜前为使土温升高应晒土,所以最好在下午排蒜。排蒜时把蒜种按顺序挨个排列,排列得越紧越好,并保持蒜瓣顶部平整。蒜头间的空隙可用蒜瓣填充。每平方米用种蒜15~17.5公斤。如栽培床土较干燥,栽后应浇透水;如床土较湿润,可晒1天,第二天浇水,然后覆盖黄沙土3~5厘米。这样生长的蒜苗嫩绿、白长、质量好。为充分利用温室,可搭两层栽培床。

4.浇水和上沙土。浇水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和蒜苗长势灵活掌握。由于蒜苗生长以消耗自身营养为主,水分不宜过大,以防烂根。一般浇3水,第一次在栽蒜后,浇大水;第二次是在蒜苗出齐长到10厘米时,浇中水;第三次在收割前3~4天浇水。注意每次浇水量要依次减少,水量适当。如发现蒜苗尖端卷曲、叶发黄,则表明缺水,要局部补水,但水量不要太大。在第二层栽培的蒜苗,因空间温度使水分蒸发快,浇水次数可稍多一些。为了增加蒜苗的蒜白长度,提高质量和减少水分蒸发,在浇水后,可分次培土2~3次,厚3~7厘米,培土应选取过筛和日晒的细沙土。

5.温度管理。栽后要保持稍高的室内温度,以利蒜出芽和蒜苗生长。晴天温度保持在25℃~27℃,阴天保持在14℃~15℃,收割蒜苗前将温度降在10℃~20℃。若温度过高,蒜苗生长快,叶纤维细而黄绿,严重时叶失水萎蔫,质量差,产量低,而且影响二刀产量;若温室温度低于15℃~18℃,蒜苗生长缓慢,影响产量。冬季温室栽培蒜苗以保温为主。

6.割蒜苗。温室蒜苗在适宜温度下管理20~30天、蒜苗高达30~35厘米便可收割头刀。割头刀后,再经20多天,蒜苗高达30厘米时割第二刀。每公斤种蒜收割两刀,可产蒜苗1~1.2公斤。割头刀时,可在离蒜头顶0.5厘米处下刀,以免影响下茬蒜苗生长。蒜苗头刀收割1~2天,待出新芽后再浇水,以便伤口愈合,防止腐烂。割蒜苗时间最好在早晨,早晨割蒜苗产量高,质量好,便于及时供应市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