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徽菜,叫臭鲑鱼、还是臭桂鱼?

山里向茶   2023-09-09  编辑: admin  228阅读  栏目:大鲵

一、一种徽菜,叫臭鲑鱼、还是臭桂鱼?

徽州臭鳜鱼,徽州水产类传统名菜。俗名“臭鳜鱼”,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贵池、铜陵、大通等地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当时有“桶鱼”之称),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至今盛誉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鱼。而是用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每年桃花盛开、春讯发水之时,此鱼长得最为肥嫩,故名)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的烹调方法烧制,故称“腌鲜鳜”。

二、臭桂鱼是什么?

臭桂鱼又名臭鳜鱼,是汉族传统名菜,徽州菜的代表之一,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徽州即现黄山市一带),流行于徽州地区。初次见到的人不敢下筷,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叫人有点担心。其实,你一点不用担心,这决不是菜变味而发出的异 味,这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你吃一口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味道是那样的鲜美,这就是徽州、新化的名菜臭鳜鱼。

三、hui'wu鮰鱼是什么鱼

鮰鱼一般指长吻鮠

长吻鮠为底层鱼类。常在水流较缓、水深且石块多的河湾水域里生活。白天多潜伏于水底或石缝内,夜间外出寻食。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分布于中国东部的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及朝鲜西部,以长江水系为主。

扩展资料:

长吻鮠是鲿科、鮠属鱼类。体延长,前部粗短,后部侧扁。头略大,后部隆起,不被皮膜所盖;上枕骨棘粗糙,裸露。吻颇尖且突出,锥形。口下位,呈弧形。唇肥厚。上颌突出于下颌。眼小,侧上位,眼缘不游离,被以皮膜。眼间隔宽,隆起。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后端达眼前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鳃耙细小。体光滑无鳞。背鳍短,骨质硬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其硬刺长于胸鳍硬刺,起点位于胸鳍后端之垂直上方。

四、鮰鱼是什么鱼 鮰鱼养殖技术

鮰鱼(鮠鱼)下身略带粉红,无鳞,粗长,腹部膨隆,尾呈侧扁。鮰鱼是长江水产的三大珍品之一,学名“长吻鮰(鮠)”,因与“回”同音,民间通称“回鱼”,又称“鮠鱼”、“肥沦”、“江团”、“白吉”。英文名:longnose catfish。这种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 LiuTao鮰鱼一般为1500-2500克,少数个体可达10公斤。春冬两季,长江江口鮰鱼体状膘肥、肉质鲜嫩,正是品尝的最佳时令。 苏东坡曾写诗赞它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诗中道出了鮰鱼的特别之处:肉质白嫩,鱼皮肥美,兼有河豚、鲫鱼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和鲫鱼之刺多。

五、家乡俗语是什么鱼?

类似臭豆腐的鱼吧

六、臭桂鱼是怎样做的,好吃吗?

新鲜桂鱼一条重约500克。刮鳞祛肠后洗净,鱼身斜剞三之四道花刀,放淡盐水里浸泡半天,取出后在鱼腹内撒少许花椒精盐,上面压上玉卵石(没有玉卵石可用小青石片),将淡盐水淹没鱼体,盖上木盖(木桶腌制最佳)。翌日将鱼身翻过来,再腌制一天后可取出鱼,此时鱼鳃红色,鱼肉弹性不变,表皮散有一种似臭非臭气味,用清水洗净。炒锅热油,下干椒老姜煸出香味,放桂鱼稍煎,倒入清汤生抽急火烧开后转文火小烹,途中放少许花椒料酒蒜瓣,鱼肉入味后改大火略烧撒少许葱花即可装盘(急火时间不要烧长,以防鱼肉变柴)。这样做出的臭桂鱼有着一股香臭异味,吃口肉质纤维紧密,像淡味咸鱼,香香的,臭臭的,辣辣的,经过牙床磨碾,非但无臭,反而鲜香无比,越发滋味,回味无穷,成为食界脍炙人口美味佳肴理所当然

参考资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