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笋栽培技术

山里向茶   2023-02-24  编辑: admin  274阅读  栏目:茄子种植

一 造林基地选择

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背风向阳,光照虫蛀,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坡耕地、丘陵岗地,土壤为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值5-7.5,土层深50厘米以下,疏松透气,排灌水良好。 二、造林技术

1、林地整理:全面整理林地,全面整地,垦挖深度30厘米以上,清除石块、树兜、竹兜、按定植点挖长8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定植穴,每亩挖穴60-100个。

2、母竹选择:选择分枝较低、节间较短、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胸径2-4厘米的1-2年生优良种竹。覆盖后的竹园不易采挖母竹。

3、母竹的挖掘和运输:挖取母竹时留来鞭20厘米、去鞭30厘米,不伤鞭芽和螺丝钉,保留健壮笋芽4个以上,每株母竹带土10公斤以上。竹鞭发黑的不能做母竹。挖取的母竹应削去竹梢,留枝4-7档,削口平滑不开裂,枝叶浓密可适当修剪枝叶。精良就近挖取母竹,随挖随栽。需长距离运输的选择夜间,做好保湿措施,运到目的地后尽快栽植。

4、造林时间和方法:雨水条件好,一年四季都可以栽植。以1-3月冬春季节和5-6月梅雨季节在职成活率较高。栽植时保护竹鞭平置,来去鞭方向一致并与等高线平行,深20-25厘米,鞭土密接,下紧上松。浇水保湿,搭架防风摇动。每亩60-100株。 三、幼林管护

1、补植:造林后对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补植,促进尽早均匀成林。

2、水分管理:栽植后连续干旱,需浇水灌溉,5天一次,以浇透为度,保持土壤湿润。可用杂草铺在竹兜周围保湿。 3、除草松土:一年三次,第一次二月对竹株四周浅削10厘米,无鞭处深翻;第二次5-6月深翻30厘米;第三次9-10月施人粪尿5公斤;第二年,每亩2月沟施标准氮肥20公斤,5-6月撒施复合肥30公斤翻入土中,9-10月施人粪尿1吨;第三年,每亩2月沟施标准氮肥40公斤,5-6月撒施复合肥50公斤翻入土中,9-10月施人粪尿2吨。 5、母竹留养:挖取留远,挖小留大,挖密留稀,选留均匀健壮的竹笋培养母竹,促使提早成林。造林后第一年,每株母竹留母竹笋1-2株,每亩留养竹100-150株。造林后第二、第三年,每株母竹留母竹笋2-3株,每亩留养竹200-300株。

6、竹林间种:新造林地前前两年可套种豆科等矮秆农作物、药材及经济作物,以耕代抚。不宜间种芝麻、玉米等对竹林生长有影响和对地力消耗大的作物。

7、竹林保护:禁止农蓄进入竹林,防治病虫;冬季摇雪,防止雪压。 四、成林丰产技术

1、立竹结构调控:每亩立竹株数控制在600-800株/亩,分布均匀,立竹胸径2-4厘米,竹株年龄结构分别为1-3年生竹各占30%,4年生竹占10%。每年每亩留养竹150-200株,留养季节以出笋盛期为主,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竹笋培养母竹。除在空堂地、边缘地适当留养4年竹外,其他4年以上的老竹在6月份全部连兜挖除,对过密的竹株、细弱竹、病虫竹也应挖除。不宜采取砍伐的方法。

2、钩梢:四月底五月初,采取摇梢的方法,要下的笋梢可食用或加工笋干;6月到9月,采用钩梢或刀削竹梢的方法,削口平滑不开裂,钩梢时留枝10-12档。以6月钩梢效果较好。

3、土壤管理;锄草松土一年两次,6月深翻松土,深度20-30厘米,8-9月浅削松土,深度10-20厘米。土层浅薄地块,11-12月份,每亩加土20吨左右。加土时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也可结合挖排水沟,就地取土。

4水分管理:干旱季节浇水灌溉,主要是8-9月笋芽分化期和冬季地面覆盖前保证土壤水分充足。采取竹林浇灌或喷灌,有条件的竹园提倡应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水量根据土壤干旱程度及灌水间隔时间长短一般每次一亩10吨左右。同事必须重视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和防止多雨季节积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